又三国·白马啸啸玉体横 第二回 胡太后登寺盼永宁(3/4)
胡太后抬起右手,侍女会意,奉上雨露茶,胡太后饮了一口,咏吟道:“瑞光普照日,登高永宁寺,佛经充高栋,大愿植菩提,众位知我意否?”太后咏吟一句便饮啜一口香茗,端庄之态中溢着妩媚,顾盼之目盈着清波,妙语如珠玉,呵气似芬芳。元叉与刘腾双目相视,刘腾不解道:“知其一,不知其二。元叉捋抚着一尺美髯接话道:“不知其一,更不知其二。”
菩提达摩合掌道:“金、木、水、火、土五行归色,色、受、想、行、识五蕴归空。迎供舍利,借舍利大愿之力护佑大魏,助众生博得永宁。南无阿弥陀佛。”太后道“我之心思,佛祖知,大师知。”元叉叹道:“唯独缺少那五彩舍利珠,拥有珠圆王润的五彩舍利方算得上圆满。”元诩道:“大魏法云寺藏有西域舍利及佛牙数百,何须再添。”太后没有接元诩的茬,微笑道:“前些年波斯国王献我大魏两只狮子,被那柔然扣留,那五彩舍利珠在前些年已被柔然王从敦煌掠走,现在也该归还了。”刘腾道:“前些日子,五颗彩星升空后降于洛水,占星师占得明年五彩舍利将归于大魏。”太后道:“难道会不请自来,虽说是急脉缓灸、事宽则圆,但可先修书给柔然王,催共年内速还五彩舍利珠与波斯宝狮,不然,兵戎以待,拔树寻根。”
太后领众人下塔后,太后对昙鸾大师道:“这些房间均为信众所设,大师是净土宗师,可随时来此为大家讲经布道。塔北专设有一讲堂,若二大师常移尊于此,才不虚设此堂啊。”说完环指布于寺四周的千余间僧房楼观,只见雕梁粉壁,绮疏连亘,钟声振振、木鱼声声。众人东探西望,左顾右盼,目眩神迷,累得不知身在何处。
众人步入后园,便坐下小憩,拉闲散闷,太后兴致勃勃邀在场臣工各赋七言诗。勿需闭门觅句的太后自为首唱,信手拈来道:“化光造物含气贞。”随后让尚幼的元诩续下句。元诩稍作思索,便续咏道:“恭己无为仰慈英。”太后听后面绽喜色,赞赏道:“帝虽年幼,有此续句,也好算是难得了。”元诩道:“母后风华绝代,诗才冠群,亘古巾帼中未有,愚儿当以母后为师勤习诗章。”太后抚着元诩的小手,心欢容悦道:“先人谢灵运曾感叹,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同时并享,朕看未必。”此时太后真是幸福无比,虽丹青之妙不能绘其神,虹霓之绚不能喻其容,流水之形不能喻其柔,茗茶之香不能喻其味,美酒之甘不能喻其醇,琴瑟之鸣不能喻其声,诗词之心不能歌其情。众人齐呼万岁,一倡百和,你一语他一言,凑成一首颂扬母德、敷奏升平的古风诗。太后更喜,口谕赏赐在场诸臣和高僧,便欲移驾崇训宫。
目四:嵩山面壁
菩提达摩上与太后及众臣辞别,太后趁机问菩提达摩道:“大师来我大魏,可在洛阳任选一寺锡居。可有考虑?”菩提达摩谢太后道:“贫僧仰君臣百姓崇佛,自西土来大魏,不求金帛之物,欲去往山林,只求一处昼夜理佛之所、方丈静坐之地。”太后笑问宋云:“何处适合?”宋云早已试探过菩提达摩,便答道:“嵩山少林寺。”菩提达摩微点一下头以示认可。太后便道:“大师此前云居南梁,今愿静居于嵩山,乃大魏之福。居移气养移体,先拔库银五千两,替大师在嵩山建一修习之所。”菩提达摩行佛礼称谢。太后也回佛礼,又自言:“五彩舍利来于西方,须藏于西方高山大寺之中,嵩山正处洛阳之西,是昙安五彩舍利的首选宝地。哎,有些时日没有游拜嵩山了,将择吉日与皇帝一同前往。”
太后回宫后,即修书一封与柔然可汗豆罗伏,欲要回五彩舍利珠与波斯雄狮,由于豆罗伏宠妃兼祭师地万的宠妃
再说宋云陪同菩提达摩到了嵩山,斋饭后天色已晚,菩提达摩暂被安排到客堂休息。当夜,菩提达摩盘膝打坐,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丹田,但心里总是安不下来,丹田之气忽上忽下,心潮起伏。五彩舍利珠在菩提达摩脑中若隐若现,时而灿若明霞,时而暗若萤光。菩提达摩对那日在太后面前引发舍利话题十分自责,本想只是想一睹圣物,却未曾想到五舍利珠早被柔然从敦煌掳走,胡太后现在要夺回五彩舍利珠,岂非是自己挑起两国之争,真是罪过不浅。若是胡太后当日提出夺回五彩舍利珠之时,自己加以劝阻,也不至于现在暗室亏心。思来想去自己多年来智圆行方,竞然也有挑弄是非之嫌?菩提达摩越想越难以心安,立身开门而出,在月光之下,沿着七高八低的石径,步行九百九十九步,在一削壁之上盘膝而坐。
次日晨起,宋云及少林寺住持在客堂里不见了菩提达摩,忙叫来众僧四处寻找。宋云带众人找寻到菩提达摩,只见菩提达摩盘膝而坐,面对万壑千岩,背对凹深九尺的壁崖。众人经几番苦劝,那菩提达摩就是一言不发,面壁静观,最后只缓缓说出一句话:“寸阴虽短胜如尺璧。待时守分,等候一人”。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