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又三国·白马啸啸玉体横 > 第二回 胡太后登寺盼永宁

又三国·白马啸啸玉体横 第二回 胡太后登寺盼永宁(2/4)

摩禅师、昙鸾大师从宫前阊阖门缓行而出,两旁林木扶疏,布叶垂阴。太后轻启朱唇如蕊儿吐芳,轻声吟诵道:

阊阖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乘飞龙,与仙期,东上蓬莱采灵芝。

灵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无终极。

吟完问众人:“众卿知道这是谁人之诗?”说完看看太监太仆刘腾与右卫将军侯刚,两人只摇头。刘腾道:“太后知我目不识丁,怎通这风雅之事。崔光大人博学多才,可能知其一二。”车骑大将军崔光也不谦虚,道:“太后所吟乃是汉魏曹植所作,名为《平陵东》。刚才所过洛阳宫正门名为阊阖门,概与此诗有关。”太后点头称许。说着说着,已沿御道街往南行了二里,来到永宁寺正门。此门上筑三重高楼,门高二十丈,画上白云仙气,有如仙灵光临。门前立四大力士雕像和四尊石狮子,均用金银装饰,镶嵌珠玉,威风凛凛,气宇轩昂。太后率众先往大佛殿进香,只麻痹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两脚交结而坐,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一丈八尺。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佛像底座镌刻“愿皇帝陛下与日齐晖,群公百辟,与天壤同蔽。”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和文殊、右普贤二菩萨锈珠像。二菩萨着褒衣带袈裟,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立于覆莲玉座上。两旁列中长金像十躯,金线织成像五躯,做工奇巧,冠于当世。

从大佛殿出来后来到永宁寺木制宝塔前,见那木塔台基足有一丈余高,皆用汉白玉砌成。塔基之上耸立九层木塔,意为九级浮图。塔顶装有一丈高的黄金宝瓶,宝瓶之下是十一重承露金盘,塔面宽约九间,各开三门六窗。门皆用朱红大漆漆就,布满黄金大钉。塔各层四角悬挂金铃,微风轻拂,铃乐阵阵,声播十里,漾人心旌。众人见此番情景,不禁心底震撼、怀溢喜悦,拖着折服的双腿向上攀登。及趋入内,逐层游览,只见幽房密室错杂相间,令人目接不暇。

目三:宝寺含芳

登上第九层宝塔,胡太后低眉娇喘,香汗如露,面泛粉光,袅袅坐下。待中兼领军将军元叉,太监太仆刘腾上气不接下气地跟上来躬立左右。太傅、太尉兼待中清河王元怿,车骑大将军崔光,太师于忠,右卫将军侯刚,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崇也随后跟上。大家都气喘吁吁,唯有李崇气定神安。居高临下,可以鸟瞰全城,俯视皇宫。太后满心欢喜道:“百尺高台,接青云而蔽日。九级浮屠,俯碧水以临风。视宫中如掌内,临京师若家庭。”随后即兴赋诗一首,细声吟咏、吹气胜兰:

康宁孝敬,求阴顺阳。

塔树六陛,琮分八方。

紫气荡涤,宝寺含芳。

振鹤唳止,和銮来翔。

威仪四海,钟鼓颂扬。

声和罄竹,韵入宫商。

洛水云气,宇内神光。

十善之主,功深盖藏。

太后话音刚落,姿容俊美,敏惠过人的当朝皇叔清河王元怿接话道:“太后出手成浮图,出口成诗章。”这元怿素有才能,辅佐朝政得力,又雅好文学,尊敬士大夫,在朝在野声望颇高。崔光接元怿之言感叹道:“此诗鬼斧神工,可令海立云垂,文情婉丽,堪与天花齐芳。”太后又细语道:“放眼俯看,只见下面生云降雨,佛塔高耸入云,信哉不虚也。”元叉右侧其身,对胡太后称颂道:“历五年之功,砌高墙,垒深院,筑高塔,迎佛舍利,永宁寺无与堪比,天竺之国未有比肩,此寺建成,天兆吉祥,我佛赐福,恩及百姓,泽被寰宇,此乃大魏之明,应功记丹青,刻石记之。”胡太后娇容默然,只转头侧目,莞尔朝魁伟俊雅的元叉一笑。刘腾接元叉之言逢迎道,”太后建此永宁寺,传经颂佛,造福于民。太后还在寺内专设藏经楼,从平城请来高僧大德到此抄译经书。佛从西来,经向西求,四年前派使者宋云与惠生法师去天竺取经一百七十部,以经充栋,光大佛道。”大将军李崇向太后欠身一鞠,建言道:“太后,容臣一禀,今登高望远,太后所居祟训宫通览无余,皇家神圣之气凡夫不可窥,应制定寺规,百姓可登木塔三层,王公大臣可上七层,登九层之巅须经太后恩准。”太后微微颔首,侧目直视尚书令、仪同三司于忠。于忠稍作深思,应道:“李崇之言,深合周礼。”太后开合朱唇:“准奏,那就顺天而行,烦劳两位大人一同制定拜寺登高之章,颁行天下。”

此时,侍臣禀报:“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郦道元觐见。”郦道元上前行过礼,将一卷木简举过头顶:“臣禀太后,微臣历十年之功,广阅经籍,历览奇书,遍察江河,为西汉《水经》作注,写成《水经注》四十卷,凡三十余万字。此乃第九卷,恭呈太后御览。”侍臣接过十卷书札置于太后案前。太后凝着明眸,莺啭轻言:“道元君乃国之栋材,《水经注》乃宇宙未有之奇书。此书一成,一来助我大魏防蛮御夷、扩疆拓土,二来可作为镇寺之宝。永宁寺垒于土上,构以楠木,挂以金钟,上临太阳,基深九丈,触及黄泉,可谓五行这中已具金木水土。但寺高百丈,立寺之巅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