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赵构魂穿刘禅,毁丞相北伐大业 > 第十章 丞相退敌

赵构魂穿刘禅,毁丞相北伐大业 第十章 丞相退敌(1/2)

在蜀汉军营之中,失败的阴霾仿若一团浓重得化不开的乌云,沉甸甸地压低了天空,将每一个角落都严严实实地笼罩其中。营帐内,士兵们或低垂着头,无精打采地瘫坐在地,或四仰八叉地随意躺卧,宛如失去了生机的枯草,全然没了往昔的精气神。

他们眼神呆滞,空洞地望着满是尘土的地面,仿若陷入了无尽的绝望深渊,心中满是沮丧与懊悔,犹如被酸涩的苦水浸泡。

他们为这场败仗付出了惨痛到令人心碎的代价,战场上那一幕幕惨烈的场景如同噩梦般在脑海中不断闪回。眼睁睁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如被狂风吹折的麦子般倒下,温热的鲜血汩汩涌出,瞬间溅湿了自己的衣衫,那刺鼻的血腥味至今仍在鼻腔中挥之不去。

那些曾经熟悉得如同手足、一起嬉笑打闹、憧憬着未来的伙伴,如今却都已化作冰冷僵硬的尸体,被随意地弃置在荒野之上。

这一切,都如同一把把锋利无比、淬满剧毒的利刃,狠狠地、一下又一下地刺痛着他们的心,让他们痛得几近麻木。

有的士兵紧握着双拳,指节因用力过度而泛白,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殷红的鲜血渗出,一滴又一滴地落在脚下的土地上,他们满心恨意,恨皇帝的临阵脱逃,恨自己的无能,在那生死厮杀的战场上,没能护住身边的战友,没能用手中的兵器捍卫家国的安宁,让敌人如此轻易地践踏了他们的尊严与热血。

有的士兵默默擦拭着染血的兵器,动作迟缓而沉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晶莹的泪光中,不知是为死去的同袍而汹涌流淌的悲伤,还是为这飘摇不定、前途未卜仿若置身茫茫迷雾的局势而满溢的迷茫与无助。

他们深知,这场大败之后,大汉的前路愈发艰难,风雨飘摇之中,不知何处才是希望的曙光。

将领们同样心情沉重,仿若肩头扛着千钧重担,他们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如霜,彼此相对,却久久无言。

有的将领站起身来,缓缓走向营帐门口,望着远方那依旧硝烟弥漫的战场,目光中满是悲愤,身为一军统帅,肩负着万千将士的生死存亡,承载着国家的安危荣辱,却在这场大战中落得如此惨败的下场,自觉有负国家的信任,有负将士们的热血托付,满心愧疚如同汹涌的潮水,几乎要将他们淹没。

有的则低头沉思,眉头紧锁,试图从这场败仗那如乱麻般的记忆中总结出些许教训,可脑海中尽是混乱不堪、交织在一起的刀光剑影,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震耳欲聋,仿若一场永不停息的噩梦,一时半会儿实在理不出头绪,满心的焦虑与无奈让他们几乎抓狂。

营帐内弥漫着压抑得令人窒息的气息,空气仿若都变得黏稠无比,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艰难地吞咽着失败这颗苦涩到极致的苦果,让人胸口憋闷,几近喘不过气来。

这场大败,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其冲击力不仅让蜀汉军队遭受重创,精锐兵力折损大半,更是如一场凶猛的风暴,席卷而来,让整个蜀汉政权摇摇欲坠,仿若在狂风巨浪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朝堂之上,大臣们听闻兵败的消息,仿若遭受了晴天霹雳,个个惊惶失措。有的老臣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仿若瞬间陷入癫狂,扯着嗓子直呼“国之将亡,如之奈何”,那声音中饱含着绝望与无助,仿若末日的悲号;

有的面如死灰,仿若灵魂被抽离,瘫坐在地,四肢无力,仿佛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精气神,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仿若已经看到了蜀汉的末日来临。

而此时,远在汉中的诸葛亮,也收到了这一噩耗。

当听闻将军费祎战死沙场的消息时,仿若一记重拳毫无征兆地狠狠砸在他的心口,他身形猛地一晃,脚步一个踉跄,手中那柄平日里轻摇生风、指挥若定的羽扇险些落地。

诸葛亮眼中瞬间溢满了痛心与惋惜,费祎一直以来都是他最为倚重的臂膀之一,二人携手走过诸多风雨,无论是平定内乱、治理民生,还是谋划军事,费祎都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沉稳的性格,为蜀汉的稳定与发展殚精竭虑。

费祎的离去,于公而言,是蜀汉失去了一根顶梁柱;于私来讲,更是痛失一位知己好友,这双重的打击,让他悲痛万分,心如刀绞。

诸葛亮在军帐中徘徊许久,脚步沉重而迟缓,眉头紧锁成一个深深的“川”字,脑海中思绪如汹涌的潮水,翻涌不息。

他深知,此刻蜀汉局势危如累卵,犹如在悬崖边缘行走,一步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坠入无尽深渊。

但他毕竟智谋超群,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在这绝境之中,还是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的谋略,渐渐理出了一条或许能退敌的计策。

他迅速命人铺纸研墨,笔走龙蛇,休书一封,随后郑重地交给信使,命其快马加鞭送往南中,而收件人,正是那曾与蜀汉有着诸多纠葛的孟获。

在信中,诸葛亮言辞犀利如刀,毫不留情地大骂孟获忘恩负义。

他提及往昔七擒七纵之恩,那时蜀汉秉持着宽容大度之心,给予孟获足够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