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余孽 第四十八章 悲情战神(3/5)
廉颇一走,秦军又来攻赵,秦军一来,赵国又想廉颇。
失意失落失望的廉颇听说后,心上就热热的,他想回去,他想念自己几乎一生都为之服务为之奋斗为之贡献为之牺牲的赵国。
就在这个当儿,赵王派遣了宦官唐玖,带着奇兽之皮缝制的盔甲一副和良马四匹,到魏都大梁去慰问看望廉颇,看老将军还是否可用。
见了唐玖,阅罢赵王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函,老将军就激动不已按捺不住了,在与唐玖一起进餐的时候,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顿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食!饭后又将赵王所赐盔甲披挂在身,一跃骑上赵王赐的良马,一抖缰绳,飞驰而去,一路舞动长戟,再逞当年威风。
一番在唐玖面前的抖擞精神,努力表演,让唐玖看得眼花缭乱,却让姜魁看得酸楚落泪。
我们可怜的老将军啊,我们可怜的廉颇!他哪里知道,唐玖来时,奸臣郭开就暗中用重金把唐玖贿赂收买了。所以唐玖回去后对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不过和我坐在一起,不一会就去茅厕拉了三次。
赵王听后,感叹一声,挥手作罢。
楚国听说后,暗中派人把廉颇从魏国接了去。
廉颇任楚将后,他也许是没有了能力,也许是他根本就没有了心情与热情,故廉颇在楚国没有任何的建树与功劳。为此他不想作太多的解释,只说了一句话,我想用赵兵。
老将军最终郁郁不得志,带着对故国的怀念和晚年不可言说的深深遗憾,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了异国他乡,楚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廉颇一生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歼敌数十万,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坦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刘子强所言,“廉颇一生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借鉴矣。”
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思。
而相比刘子强的冷静和客观,姜魁就要愤怒的多,毕竟廉颇是赵国的名将,是自己崇敬的对象,廉颇的遭遇让姜魁不禁又是心疼,又是怨恨。
在刘子强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廉颇之后赵国还有一位战神,却是姜魁听说过但却没有接触过的一代牛人,他叫李牧。
(以下为李牧的介绍,小秋认为,看战国不能不看李牧,如实在没兴趣,可一眼略过)
李牧是战国末年赵国的一代名将,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要知道,整个战国时期,被授予武安君这个称号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一代纵横家苏秦,另一个是战国第一名将、杀人魔白起,最后一个就是李牧了。
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
赵国在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国中进行了“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屡败匈奴等北方胡人部落。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边境地区防御匈奴。
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赢得士兵们的爱戴。
首先,他设置官吏僚属,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为军费。其次,他厚待战士,每日宰杀数头牛采犒赏将士,优待士兵。第三,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加紧练习骑射,并重视预警系统,派设大量斥侯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
他和军民约定:一旦匈奴人侵,未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