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国·白马啸啸玉体横 第一回 梁武帝礼佛建康城(1/5)
第一回梁武帝礼佛建康城(519年)
目一:筹迎达摩
硕大的青石台上,矗立一座雄伟佛殿。佛殿高挂梁武帝手书“大爱敬寺”四字御匾,字字金光。主殿正中,高踞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头顶佛光,足踏祥云,姿容慈祥,栩栩如生。磬韵钟声响彻六下,大殿内悠悠凡乐缓缓而歇,礼完早佛的梁武帝萧衍领着昭明太子萧统、中书令徐勉、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大爱敬寺住持宝志从大殿西门缓步而出,顺廊直登钟山之巅的眺北亭。
眺北亭中,梁武帝立于宝莲锦垫之上。萧统、徐勉、陈庆之、宝志端立两旁。那武帝外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右领襟甩搭于左腕之上。内着多褶长裙,裙摆下垂至脚面。右手捧一经书,左手执一莲蕾。额方面圆,慈眉善目,直鼻方耳,下颔微凸,两唇闭合,似在沉思。武帝双目微眯,目光顺着鼻尖向下俯视,但见大爱敬寺桂枝含芳,拂清香于静院。松柏苍郁,交翠盖于幽庭。殿堂相连、延袤七里,直通山脚下南城门。抬眼再望,帝都建康城一览无余,只见琼楼玉宇洁净明亮,翘檐重阁熠熠闪光,名刹高塔比肩顾盼。胡乐、吴声激荡有声,西曲、清商乐奏唱有韵,磬音佛曲相和有调,妙音缥缈,徐徐萦入双耳。长江如一条玉带流过建康城北门,碧波如鳞。极目北眺,江淮千里沃野皆为大梁襟怀之土,北达鲁南数郡。顺江西望,溯流而上千里,疆域扩至巴蜀汉中之地。再过些时日,从岳州启程的菩提达摩将顺流直下,来到帝都建康,不知这位释迦牟尼嫡传宗师不知能给大梁带来怎样的福音。
武帝寄兴寓情,不禁吟道:
棱层叠嶂远,迤逦隥道悬。朝日照花林,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出云去连绵。落英分绮色,坠露散珠圆。
当道兰藿靡,临阶竹便娟。幽谷响嘤嘤,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葛嫩不任牵。攀缘傍玉涧,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慧居超七净,梵住逾八禅。
始得展身敬,方乃遂心虔。菩提圣种子,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归依天中天。一道长死生,有无离二边。
宝志大师道:“贫僧谨遵圣意,已事先从广州光孝寺、湘州感慈寺处探悉,菩提达摩尊者为天竺香至国三王子,本名菩萨多罗,与释迎牟尼同属于刹帝利种性。菩提达摩尊者幼年时拜释迎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的后裔般若多罗为师,般若多罗见他立志功成远游传法,于是赐他法名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尊者聪慧纯笃,好善布施,坊间广为流传的天竺国能那位降龙伏虎高僧,便是此人。”中书令徐舍道:“菩提达摩尊者来朝,乃皇上诚心所感,礼佛之报。菩提达摩尊者来我震旦之域前,此僧主修大乘教《椤伽经》。贫僧新觅得当今魏朝菩提流支大师所译《椤伽经》,呈圣上过目。”武帝道:“菩提达摩尊者深明佛学,通达佛义,受释迦真传,继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衣铱,曾在南天竺传灯弘佛六十载,感服六大宗派并将其混而合一,自此威震南天竺,声名驰内外。”梁武帝翻阅着译经,叹道:“菩提流支大师所译文采流动,旨意明晰。”随之抬眼问萧统道:“太子可曾修学此经?”萧统躬着身不紧不慢答道:“回禀父皇,曾浅修《椤伽经》,此经早在汉代便传入中土,晋代高僧曾将其译出,是佛教大乘派主要经典。今人菩提流支所译经书尚未研习。”武帝边听边翻着经书,宏声道:“太子近期可多作功课,潜心领会《楞伽经》要义,届时可方便向菩提达摩尊者多多讨教。”萧统颔首称是。
武帝目不离经,又问道:“菩提达摩尊者此番来本域传经布道,是大梁万千信民之福。此番将来建康,如何安排较为妥当?”徐勉道:“菩提达摩尊者大师来我大梁,知圣上深明佛理,必会参见,坐而论道在所难免,圣上可早拟话题,以便应对。”宝志大师道:“菩提达摩尊者来建康后,须兼权熟计,先可安排其在城内各大寺游历讲学,圣上可以冠达法名到场聆听,亲知对方深浅。届时相谈,以圣上修为,必会更为应对自如。”武帝抚须缓声道:“二位所言,相称我意。菩提达摩尊者如讲学,不亲谛听,岂不是佛徒一大憾事?”继而立身踱步,一字一句道:“菩提达摩尊者再经十日便到太子封地,太子亲领大师宝志顺江直上,在两百里外的贵池迎接。迎到建康城后,到同泰寺安顿,随后引菩提达摩尊者参游大爱敬寺、大智度寺、光宅寺。届时在大爱敬寺举办僧、尼、善男、信女四部无遮大会。”说完又盘腿而坐,闭目背念《楞伽经》。四人知趣,欠身退立左右。
目二:坐而论佛
再说菩提达摩从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在水师护送下,水路直下八百里来到江城贵池(今安徽省池州市)。萧统早率领宝志大师、直阁将军陈庆之等洗心洁服,在秋浦河口隆礼迎接。但见这菩提达摩虽年逾九十,但腰不弯、背不驼。身高八尺,脸色黝黑,眉白如银,梢处寸眉拂遮眼角。两眼大若茡萁,双目色如碧玉,炯炯有神放着慈光。神清气闲,步履从容,言谈慷慨。但不修边幅,僧衣褴褛,履穿踵决。随后宝志大师将太子萧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