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拯救朱允炆 第三十六章 城门风波(1/2)
都醒醒....都醒醒...马上到南昌府了。
中年车夫的声音再次传来,杨亦之缓缓睁开眼,与吉安府的城郊不同,只见南昌府城郊周围全是麦田。
又是一年秋收时,广阔的田野里,一串串谷穗伴随着秋风左右飘动。“老幼扶携收麦社,道逢醉叟卧黄昏。”一眼眺望去,麦浪翻滚,像极了一片金色的海洋。
到了城下,南昌府的城郭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有可能是这座古城较为久远的缘故,斑驳城墙上累累的伤痕尤为显眼,夕阳的余晖照射在上面,让这座古城显得沧桑而古老,仿佛在告诉人们它曾见证了历史的兴衰。
城门处,
全部下车接受检查。
杨亦之等人缓缓下了骡车。
德胜门守城士兵盘问道:“你们来南昌府做什么?有路引吗?”
中年车夫急忙陪笑道:“官爷,我们是吉安府来的,我驾骡车带他们来南昌府参加乡试的。
说完连连给几位书呆子使眼色。
杨亦之急忙取出书院路引道:“官爷请看,这是在下的书院证明。”
一旁的校尉看了一眼杨亦之,见他路引用的是上好的江南宣纸制造,像是达官贵族家的公子。接过草草看了一下,轻声问道:“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杨亦之拱手道:“回将军话,在下杨亦之,吉安府人。”
校尉见这小子叫自己为将军,心里极为受用。赞扬道:“你这书生倒是会做人看事,前途一片光明,进去吧。”
其他几人准备跟着杨亦之一起进去,校尉见状将其拦下来,带着一股极为厚重的口音,喝道:“你们几个干什么?路引拿出来!”
纪纲几人拱手道:“官爷,我等几人都是贫困人家,上不起书院,没有书院的路引,只有族长开了路引。”
校尉冷冷道:“拿来我看看!”
几人连忙取出族长开的路引递向校尉。
校尉看几人手里破旧不堪的草纸,扬起眉毛,瞪着眼睛道:“这皱巴巴的纸,是从狗屁股里拉出来的?”
几人有些困窘说不出话来,这穷有什么办法。
校尉一把抢过纪纲手里的路引,一看上面,乱七八糟,东倒西歪,再抢过几人的路引一看也是一样。鼻孔朝天道:“这写的什么东西,跟鬼画符一样,当本将军是三岁小孩呢?想蒙骗过关?”
明初许多族长都是元朝过渡而来,那时元朝南方汉人连汉名都不给取,识字、写字就更别提了,每天盘查这么多百姓,周而复始,这校尉会不知道这些道理?
纪纲见他故意刁难,心里有些怒意道:“当今太祖皇帝重视天下读书人,视为顶梁柱。你这校尉却处处刁难我几人,是何意?”
这校尉一听他搬出太祖皇帝来压他,还指明了自己校尉的身份,让他脸面有些过不去;勃然大怒道:“这几人形迹可疑,又拿不出像样的路引,我怀疑你们与邪教妖人有染,先行扣押,查清楚再说。”
话音刚落,几个士兵上前将他们制住。
车夫一看这校尉上纲上线,给几人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连忙劝道:“将军误会一场,大水冲了龙王庙啊,这几位书生不懂事敢顶撞将军,我让他们给将军赔个不是,将军大人不记小人过,放他们一马吧。”
这校尉见这车夫给坡下,自然而然准备借坡下驴,开口道:“也行,本将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只要他们向我道歉.....”
几名书生打断校尉话,你一言我一语:
一个小小校尉还敢自称将军
我纪纲岂会给你这种小人道歉
道歉?呸,做梦。”
周围百姓一听全来围观热闹。
何校尉见几人如此不会做人,加上这么多百姓围观,自然不能落了面子。冷笑道:“你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啊!押走,给他们点教训。”
中年车夫连连叹气,心里暗道:“这几个小厮的臭脾气和茅厕里的臭石头一样,又臭又硬,怎么不知道变通?完了,这下全完了,老子的跑车钱怕是没着落了,一天白忙活了,今天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杨亦之见事态发展成这样,急忙走到将军身边,悄然道:“这几位书生顶撞将军,实在可恶,该罚。但念在他们第一次,还望将军从轻发落。”说着杨亦之向何校尉手里轻轻塞了几粒碎银。
何校尉手里感受到碎银触感,眼里一下泛光。正色道:“咳...咳,本该给你们点教训,但想想你们一介穷书生读书不容易,本将宰相肚里能撑船,今日便放你们一马,过去吧。”
说完何校尉转过身去挥了挥手。
车夫见这校尉态度大变,事态急转直下、柳暗花明。连忙大喊道:“哎,那杨什么来着,你们几个赶车钱还没付呢?”
五人这才想起来,纷纷从怀里掏给车夫二十个铜板。
杨亦之对几人拱手笑道:“几位兄台有些冒失,不过好在有惊无险,一起进城吧。”
纪纲哼了一声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