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万历新史 > 第二节 平版印刷

万历新史 第二节 平版印刷(1/2)

        但不管是教育需要,还是驿马司的宣传需要,或者是整顿财政时,都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印刷术。

        虽然这时候已经有活字印刷术,但所用的多数都采用雕版,这里有活字本身的一些局限性的原因,包括字符大小,活字印模的制作等,而雕版技术相对成熟很多,如果用凹版雕版印刷,印模制作已经相当容易,只需按着反写在铜板上的字用刻刀刻出细线就可以,但这种印刷方式若是将留白处印染则非常耗墨,它的成本就要比凸版高,若是留白处不印染,则要顺着凹糟上墨,再将凹糟边上的留墨擦掉,只留下凹糟内的油墨复印到纸上,这样的方式势必降低印刷速度。

        因此不管是活字还是雕版都无法满足大量课本,还有每十日一期的《驿报》的印刷,万历看中的是较为经济又可以实现的平板印刷术。

        平板印刷术的技术并不难实现,只是长久以来人们没有明白其原理而已。

        平板印刷术应用的是水与油脂不相混合的原理,先在板上用含有很高油脂的印纹墨描划出要印刷的图样文字,等印纹墨干燥后,用水将整个版面湿润,描有印纹墨的地方因为带有油脂而排斥水,而空白处因为没有油脂而积有水份,这时再将油墨涂抹到板上,带有水份的空白处则不会上墨,而原先带有油脂的描绘部份则沾染了墨水,最后只需将纸覆其上就完成了印刷工序。

        印纹墨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只需将墨水的油脂比例增加就可制得,不需要任何后世的技术就能完成。一分皂角(古人用的洗涤用品,皂荚树湿豆科乔木,每到深秋,树上长着一串串长长的豆荚,叫做皂荚,也叫皂角,比现代工业生产的肥皂要更加安全与环保,宋代庄季裕的《鸡肋篇》中有介绍)、四分水、五分腊或加入一些动物油、再倒入适当的颜料(颜料是为便以书写时看的清描绘的痕迹,可以是任何颜色,与性能无关),放在锅中熬煮搅拌,皂角可以使得腊与动物油能充分的与水溶合,将其煮至七分就可变成油状的粘稠液体。这样的制作方法也是古代制作墨棒的方法,只是含油脂比例不同,油脂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冻洁成块,再在油墨中加入适当的生石灰(干燥剂)等就可以了。

        万历在电脑的帮助下终于在汉经厂里制出第一台平版印刷机。印刷机为长方桌型的木质框架在木质框架水平中部设一工作平台,平台中间放置印版,称为印台。印台由一平板和四件夹块构成,将印版放在平板上,再用夹块将其夹紧,这样可以使得印刷机放置不同大小的印版。夹块要比印版稍高出一些,原先已经裁切好大小的纸张只要放入槽中就可以,而不用人工的对齐,少了工时又便于正反两面印刷。再在左右两块夹块各设一槽,左边放水,右边放印墨。在平台上方框架的前后两侧木板上各挖空两道长槽,在对应的长槽间置一个木棒,在木棒中间连着一个用棉纱布制成的刷子,刷子朝下的一面直接浸在放有水与印墨的槽中,放水的称为水刷,放墨的称为墨刷。再在夹合纱布的木板上设一糟固定住一个铁块,使刷子具有一定向下的压力。然后在框架右侧上方设一类似台灯那样可以头尾转动的机械臂,机械臂末端设一木板,使木板从右侧向内翻是,刚好压在印版上,这就叫压板,压板的大小可因印版大小更换。再在机械臂与框架相连处,向着外侧设一倾斜挡板,使压板回收时可以依靠挡板布而不会直接翻到地上,提高了操作的便利。

        工人只需站在印刷机一侧,用手握住长出框架的两根连着水刷与墨刷的木棒,将水刷左往右托则在中间的印版上抹水,再拉回去则可以使版面上的水份更加均匀,而上墨则是将墨刷从右向左托拉,但因为油墨较为粘稠,因此上墨的刷子上放的铁块要重一些,加大压力使油墨更容易均匀的依附在印版上。接下来就是把纸在印版上摆好,将压板放到纸上稍微用力压一下,就可在纸与印版接触的这一面印出成品。

        这一台印刷机可由一人操作也可由两人操作,主要看印版的大小决定,如印刷八份书页大小的《驿报》则要由两个人操作,印书时也多采用这样的尺寸,一次就可印制八页,比活字版或雕版的印刷速度都要高出许多。八页大小也已经是这种机械的最大尺寸了,再大就会使印品边缘着墨不均。

        但这种印刷方法仍然无法满足货币印制的需要,因为单从印刷质量上来说,用雕版也能实现,因此就无法保证货币印刷所需的别人无法仿制的技术上的特殊性。而发行纸币是万历整个财政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并且通过纸币的发行可以确立金本位的财政体系,改变现在的金银比值,使得外国人无法从中获利。

        另外,一边忙着学院的事,一边忙着印刷机,这两个月来万历还着做了两件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