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破虏讨逆战三国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听得道一声去也

破虏讨逆战三国 第一百一十一章 听得道一声去也(1/3)

        儿草棚台上率持流民收徕,作的常桓被实如其来的热情,川昆忙得焦头烂额。在名头上挂着太守橡属的他正领着一班清廉干练的职吏忙于流民的簿籍登录,草棚台子就搭在樟树村外,这是为了能就近将吸纳的流民迅速补充到禾兴去。

        一个月前,善于载货的“白超”完成了它的处*女航,它在五十名精干水手的操纵下,满载着禾兴龙窑出产的精美陶器在徐州的城阳郡东面海域的灵山岛登陆,然后放出小舟在大陆海岸边登陆,再雇佣当地向导进入到城阳郡的市场。城阳郡富贾众多,尤有州刺史亲属和本地豪强所治的一些产业,因此很快就吸收了这批神秘的陶器。而王易也通过海路挣到了一笔不菲的钱财。

        淮河南北两岸的人土风物多有不同,物价也是差异极大,因此北方因战乱而暴涨的日常物资,在南方反而出奇的便宜。就像光和四年心春正月,刘宏初置碌旗厩承,负责接受和饲养从各郡、国征发来的良马。北方和荆州大量拥马的和参与马市的诸多豪强闻讯就垄断马匹交易,马价涨到一匹值两百万钱。

        然而吴郡本不产马,并不如何受此政策影响。而除了马价平稳外,其他物资的价格也一直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于是航海贸易挣取巨额差价的优势就从中体现出来了。王易利用这笔钱购置了大量生活用品,并且利用职权便利,从邻郡国以低价抄来数量可观的粮食。

        流民们在鞭答的照看下,排着蛇形长队等待着博籍。有人试图翻越围栏插到前面的队伍中,但很快被看管的预备军的年轻小伙子揪出来痛斥,而也有幼年儿童在队伍中拉屎撒尿,在预备军的人上去疾声呵斥。数出威胁扫地出门的话语后。终于起到了杀一做百的效果。

        这幕奇景吸引了远处官道上的行者的驻足观望。然而他们更惊奇的是不久便有数百名当地人扶老携幼而来,步履颠簸却极为急迫。他们正要去湾村阻挠王易登船,因为他们得到的流言是王易将要乘船出海,避世逍遥去了。

        众所周知,王易乃是名士,所以俗人用清高独行来幻想王易的作为也是情有可原的。

        那些老汉走得匆忙,甚至有跌到的。还有人在拥挤中哭出声来,场面的轰动并不比流民逊色多少。        领头的中年人看到了常桓搭的草棚台,又看见了熟悉的常桓的身影,便匆忙前来询问王易的踪迹。

        常桓应接不暇,只能暂且问三答四,一面又去叫王易前来收拾残局。

        人民挟众而来,这样的事件是一定会被记载在史书中的。因为这说明当地令长的治理情况非常优良,也证明当地的民心已经相当归附。

        王良劝王易说道:“主公,船马上就要起钴了,既然乡人聚众相送,是不是要将起航时辰推后?”

        王易望了望太阳的方位,笑道:“不过还有一个半时辰,你们且等着我就是了,无须叫伙夫水手歇息。该登船的吏卒也绝不可拖后。”

        说罢,王易在盛宪和虞翻的目送之下驰马奔去。他看到湾村并无麋集的人群,便先舒一口气,接着他沿着新修的夯平大道来到樟树村东数十里处,终于见到了相送的人群。

        见到王易,无论老幼都纷纷跪到,痛哭流涕。

        老叟们焦急地问道:“听闻明府出海远遁,如今吴郡生民依附,为何要急急离去,弃元元于不顾?”

        王易在队伍的后方看到一辆精巧的马车。那牵马执鞭的小厮看到王易的目光投射过来时,惊慌地躲闪开了。王易起先皱起眉头,俄而神色舒展,转而露出一个微笑。

        王易笑道:“我何德何能,年网及弱冠就身肩两千石的职责。整日战战挂兢,如履薄冰,但还是免不了砒漏的出现。父老如此推爱,我真是诚惶诚恐啊。”

        一个黄发老儿情急地一定拐杖,发出沉重的声响。王易从那官赐拐杖的雕饰上可看出他至少有八十岁了。他似是喘气地说:“我们本来都是偏僻地方的鄙陋之民,活到了七八十岁,却连故太守盛公也没有看见过。但我们知道盛公在职时,上盛朝廷的旨意,向下派遣吏员征发民间,使得百姓听到门外狗叫就十分恐惧。然而明府就职后,讲究诚信,百姓按期服完浮役就能顺利回到家中,很少见到凶狠的酷吏,狗即使在晚上也不会叫了。我们年老了,能够遇到明府这样的圣人,而今惊闻明府要弃土而去,所以互相扶持而来,想为您送行!”

        说着那老儿就哭了起来,很快哭声就连成一片了。所谓“想为您送行”其实是礼节性的委婉说法,其实是耍挽留王易留下来。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