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天子门生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你们聪明别人也不糊涂(1/2)
说不定会因此逼反了党项所部。钱惟演和吕夷简向太后和皇上进言,对西平王李德明应该以安抚为主,派遣使者过去。借为西平王李德明贺寿为名,晓谕于他,让他罢了刀兵,把部众从甘州回鹘境内撤回便是。这样即可维护甘州回鹘,也全了太后、圣上与西平王君臣情分,在不耗费一兵一卒,一粮一物的情况下扬了我大宋之天威,岂不两全其美?在朝会之上,附和钱惟演和吕夷简意见的文武大臣占了绝大多数。钽是,还有另一股微弱的声音。就是以礼部尚书晏殊为主的两三个臣子,极力赞同王曾的意见,说平西王李德明狼子野心,不可不察。若是仅仅派遣使臣过去,不动用军队,岂能劝说西平王从甘州回鹘撤军?
假如他一边曲意逢迎朝廷。一边动加快对甘州回鹘的用兵。等朝廷反应过来,党项人已经灭了甘州回鹘,占了西域诸番于我大宋通商之交通要津,造成木已成舟的既成事实,朝廷这时再说出兵。岂不是已经晚了吗?钱惟演和吕夷简对晏殊等人的意见不屑一顾,认为不过是书生杞人忧天之言。西平王比起甘州回鹘固然强大。可是比起大宋天朝来讲不过是弹丸之地,假如他敢违背圣意,朝廷这时候发兵,谁人也说不了什么,所谓师出有名也!以大宋天朝之天威,出仁义之师伐弹丸之地,旋即诛灭,何须顾虑?
最后刘太后做了决断,采纳枢密使钱惟演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地意见,决定派遣使臣到兴州西平王宫,以贺寿为名。劝谕李德明从甘州回鹘撤兵。香香在信笺上把这个过程写得还是比较清楚,至于刘太后最终为何选择了江逐流为宣德郎,出使兴州,香香却无从知晓。江逐流看完绢书,摇头暗叹。大宋朝廷怎么选钱惟演和吕夷简这么两个目光短视的人统领文武百官?
若西平王李德明真的是弹丸之地,出兵即可诛灭,又何必等到现在?以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两兄弟的雄才大略,不早就把党项人灭了吗?以大宋之军力,现在对付西平王李德明尚且不易,若是让他取了甘、凉二州肥沃之地。力量又凭空大了几分。那时候岂不是更难对付吗?香香传过来的消息固然重要,不过江逐流还是没有弄明白为何刘太后会选中他前往兴州,难道说因为他曾占西平王处那个番邦和尚阿布杜的上风有关么?江逐流正在胡乱琢磨,门外有衙役急匆匆地奔了过来:“启禀县丞大人,河南府通判王曾大人到了县衙门,要见大人。”“王曾?他来找我作甚?一定是与我出使兴州有关吧?”江逐流收起绢书,告别春娘,匆匆赶回县衙。“下官江舟,见过通判大人!”“呵呵,老夫来得鲁莽,打扰了江大人地雅兴了!”王曾语带双关的说道。
江逐流知道王曾对他在如此紧要的关头还去***场所感到不满,他也懒得辩解,反正他一心想推掉太后对他地任命,这个关头去春风楼厮混,正好显得他真的无意于那个狗屁的宣德郎。“通判大人,这般说来真是愧煞江舟了。什么鲁莽不鲁莽的?当日若非通判大人举荐,下官如何能进得伊洛书院读书?又如何有机会进得京师,得万岁之垂青,获八品县丞之职?论起来,通判大人在江舟心目中实乃等同于座师。只是万岁已经收江舟为门生,下官实在不便于在通判大人面前持弟子之礼。”江逐流抱拳说道:“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通判大人光临荥阳,江舟必随传随到,至于***场所,应酬而已,何必当真。”王曾见江逐流语气恭敬,这才收起微笑,板起面孔——对于自己人,王曾一向是喜欢板起面孔——严肃地说道:“江舟,你可知道老夫为何过来找你?”江逐流道:“通判大人当为太后令江舟出使兴州而来。”王曾点点头道:“不错,老夫的确是为此事而来,但是却不是来传达太后的懿旨。”江逐流暗道这一点不用你说我也知道,且不说传达懿旨的黄门官刚刚离去。若是王大人是奉旨前来,早就宣读圣旨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