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1911 第四十六章 【折服万耀煌】(1/2)
一如既往的,警卫营管带曾广胜走到靠近大堂‘门’口的位置就下达口令:“起立——敬礼!”四百五十余人同时起立,向步入大堂,沿着中央通道讲台的总指挥兼协同何向东致礼。何向东走上讲台后还礼后,曾广胜就会下令:“稍息,坐下!”
这一套流程既是按照军队条令执行的,也是刻意定下的规矩,每一晚都如此重复,重复多了就会养成习惯,习惯之后就有了潜意识。参加讲习会的,今后从这里走出去的,都应该是标准的军人。
“各位,昨天我们以吴家岗战斗为例讲解了轻步兵的战术运用。今天,一条刚刚得到的情报让我临时改变了课题,据悉,北洋清军从禁卫旗军‘抽’调了六‘门’150mm重炮南下,已经抵达汉口前线。所以,今天我要讲的课题为《炮兵战斗原则和当前技术条件之局限》,步兵、骑兵要想不挨炮,听仔细了!”
最前排,田金榜已经在膝盖上铺开纸笔记录,几乎所有“老人”都是如此,唯有几十名新人在旁人埋头时鹤立‘鸡’群。这可不值得炫耀,而是一个教训!学兵队必须与老人们充分融合,否则,今后会出现更多类似的事件。
“战例一。”何向东的讲课往往是从战例讲述和分析开始。“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拥有比法军有效的火炮,法军拥有比普军有效的步枪。以当时的技术条件,火炮一般‘射’程在4000码左右,炮兵往往在步兵阵线后方1000码处列阵。在‘色’当战役初期,普军利用火炮优势,集中使用500‘门’以上火炮,置于一名炮兵指挥官控制之下,于战役发起时集火轰击法军炮兵阵地,当法军炮兵被压制后,又集中火力轰击步兵预定突破地段之法军步兵阵线,让其火炮的技术优势在战术的配合下得以急剧扩大,战役的结果是法军毫无还手之力,被迫困守‘色’当要塞直至战败投降。此种炮兵战术被称为大炮兵连战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炮兵对决;第二,重点轰击掩护步兵突进。从1870年该战术在战争中使用以来,至今,列强炮兵战术皆来源于此。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自此,炮兵逐步奠定了陆战之王的地位!”
“战例二,1900年的杨村之战。”
“嗡。。”正如故意停顿的何向东预料中那样,“学生们”发出低低的,刻意压抑的惊叹或者议论声。1900年,让中国人觉得耻辱的一个年份;杨村,一个中国地名,就在京津铁路线上。
“三十年的技术进步,让法国人拥有了1897年式管退速‘射’炮,这种火炮的首次实战应用就在杨村。半个连的步兵和两‘门’速‘射’炮组成的法军分队进攻占据村庄的两千多义和团和部分清军。战斗之处,法军以两‘门’速‘射’炮‘交’替前进,‘交’替‘射’击,凭借每分钟30发的‘射’速向村庄喷‘射’榴霰弹,直到两‘门’速‘射’炮前进到不足三百米处,才开始实施齐‘射’,随后就是步兵白刃冲击。此战,两千多拳民和清军全灭,法军轻伤一人。在这次战斗中,法军的战法谓之为炮兵决胜,又称之为飙风战术!如今,炮兵决胜和大炮兵连结合成为法国陆军炮兵战术基本准则,各位可以试想一下,十年后的今天,给你第一标,你能在一个分队法军的此种战法面前守住杨村吗?”
场中诸人无人敢应。一分钟三十发的‘射’速,法军分队两‘门’炮的单位时间弹‘药’投放量就足以媲美第一**‘混’成协的十八‘门’57炮。
“战例三,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的沙河战役。”
又是一场在中国国土上爆发的战争!就在六年前,在场大多数人都已经成年或晓事,那是刻骨铭心的耻辱!何向东特意以此为例,一是战术讲习的需要,二是让麾下的军官们更加清醒的看到——中**队不自强,中**人不自强,将来还会被列强当做技、战术进步的试验品(场)!
“日俄两军从装备来说是旗鼓相当,日俄战争给全世界陆军呈现出未来战争的风貌。因此,我国陆军各讲武堂、军官学校都把日俄战争作为研究、讲授的范例,却从当前武汉战场上并未体现出分毫来!在武汉战场上,我看到的还是十年、二十年的陆军战术、战法。为何?!只看表象、不重实质,只重研究、不重应用,只好夸夸其谈,不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抓实干!这是中国陆军之最大弊端!沙河之战告诉我们的是——第一,当双方炮兵数量、装备质量相当时,谁能有效集中使用炮火就能取得优势;第二,当双方炮兵都在隐蔽良好的工事或反斜面布置阵地时,炮兵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