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成为关系户开始进部 第二章:刚来就有有进部的机会?【求鲜花求月票】(1/2)
“欸,你们看见昨天苏信带回来的那批钢材没?质量比上批还好,价格反倒低了百分之五!”
不远处,老采购员老王捧着搪瓷杯,嘬了口热茶,对同室的同事们感叹道。
对面的李大姐闻言立刻压低声音接话:
“可不是嘛!听说他直接走了首钢的内部渠道。这年轻人……来了才两个多月,就把科里最难啃的骨头给拿下了,真不简单。”
旁边桌的几个年轻女工也悄悄竖起了耳朵。
扎着双辫的小张凑到同伴耳边,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苏信同志是真厉害!人长得精神,工作能力又强。
你看他,永远穿得干干净净,说话温和有礼,跟车间里那些满身油污、粗声大气的男同志完全不一样。”
“怎么?动心啦?”同伴用手肘轻撞她一下,低声打趣。
“别瞎说!”
小张顿时羞红了脸,作势要打,
“我就是佩服人家的工作能力!听说他还会说俄语呢,上次苏联专家来厂里考察,就是他给做的翻译,杨厂长当时脸上那叫一个有光!”
这样的议论,在轧钢厂里早已不是新鲜事。
苏信就像一股清泉,无声无息地注入这个厚重又充满干劲的老牌国企。
老工人们欣赏他踏实肯干、不骄不躁,年轻工人们佩服他能力出众、举重若轻,而厂里那些未婚的女青年们,目光则更多流连于他挺拔的身姿和俊朗的容貌。
“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发现没?苏信同志好像特别低调。”
技术科的小陈也凑过来插话,
“厂里工会组织的联谊活动,从来没见他参加过。下班铃一响,收拾好东西就走人。有人看见他住南锣鼓巷那边的四合院,但具体哪一家就不清楚了。”
“这事儿我问过刘雪,”
李大姐的声音压得更低,带着几分神秘,
“她说苏信家里好像就他一个人,但也从来没邀请过同事去家里坐坐。你们说,这是不是有点奇怪?”
“有什么奇怪的?”
老王不以为然地摆摆手,
“兴许人家就是喜欢清静。重点是工作能力!自打小苏来了以后,咱们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多少?
以前那些求爷爷告奶奶都搞不定的紧缺物资,他总有门路弄来。要我说,这才是真本事!”
这时,车间主任赵大刚风风火火地闯进办公室,显然是来后勤部办事,恰好听到最后几句,立刻洪亮地接上话茬:
“你们在说小苏啊?这小伙子确实不错!上周我们车间急缺一批特殊规格的轴承,采购员跑断了腿都没辙,结果小苏出去一天,就给解决了!
要我说,厂里就该给这样的年轻同志加担子,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
“赵主任,您这该不是来挖我们后勤部的墙脚吧?”李大姐半开玩笑地说。
“哪能啊!”赵大刚哈哈大笑,
“就是惜才!不过说真的,小苏确实有点……神秘。他哪来那么多门路?现在物资紧张是全国性的问题,可他好像总能想到办法。”
众人闻言,默契地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个问题,其实或多或少都存在于他们心中,只是没人会轻易说破。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过于突出的能力,有时反而需要更多的谨慎和低调来平衡。
“苏信,聂主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门口传来同事的喊声。
苏信闻声放下文件,从容地整理了一下衣领和袖口,起身朝主任办公室走去。
走廊上,不时遇到其他科室的同事,大家都友善地向他打招呼。
“苏信同志,又去聂主任那儿领任务啊?”财务科的老会计笑着招呼道,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两条缝,
“听说你又立一功,钢材那事儿办得太漂亮了!”
“张会计您过奖了,都是分内的工作,应该做的。”
苏信停下脚步,谦逊地微微颔首。
“年轻人,不骄不躁,好样的!”
老会计赞许地拍拍他的肩膀。
这段不长的路,苏信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好奇的、钦佩的、探究的。
那些关于他的议论,他或多或少都有耳闻,但他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
低调做事,踏实做人,把握好分寸。
在这个年代,谨慎永远不是坏事。
聂文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
见到苏信进来,他严肃的脸上立刻露出温和的笑容,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小信啊,快坐。你上次采购的那批钢材,质量非常过硬,车间反应很好,厂领导特意表扬了我们后勤部的工作。”
“聂叔您过奖了,这都是您指导有方,我只是按照要求完成了分内的工作。”
苏信姿态端正地坐下,语气恭敬而不失分寸。
聂文眼中笑意更深,对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