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同人 > 名义:重生高育良这片天我说了算 > 4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名义:重生高育良这片天我说了算 4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2)

京州市W大院,一把手办公室。

李达康正烦躁地批阅着文件。自从“清源行动”后,他主导的“高新产业区”项目,因为大量民企资金链断裂,已经陷入了半停滞状态。他四处奔走,却收效甚微。S委那边,沙瑞金对他态度冷淡,而高育良,则像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让他感觉处处受制。

他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憋屈。

就在这时,秘书张峰敲门进来,脸色古怪地说道:“书J,S区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祁同伟主任,说有工作要向您这位‘第一副组长’当面汇报。”

“祁同伟?”李达康的眉头,瞬间就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来干什么?来看我笑话的吗?不见!”

“可是书J……”张峰小声道,“他说,是专门来汇报,关于石墨县‘改革试点特区’,在引进京州帮扶项目时,遇到的一些……政策阻力和现实困难,想听听您的指导意见。”

听到“石墨县”、“项目”、“困难”这几个词,李达康那敏锐的政治嗅觉,让他瞬间冷静了下来。

祁同伟在这个时候,主动来向自己“汇报困难”?

这绝不是来看笑话那么简单。

他想了想,冷冷地说道:“让他进来。我倒要看看,他高育良的学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五分钟后,祁同伟独自一人,走进了这间他只在电视上见过的,象征着京州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达康书记,冒昧打扰您了。”祁同伟的姿态,放得极低,甚至带着一丝下级面对上级时应有的恭敬和拘谨。

李达康坐在办公桌后,没有起身,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他一眼,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坐吧。有什么事,说。”

祁同伟没有坐,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双手递了上去。

“达康书记,这是我们林城,不,是石墨县特区,目前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您是抓经济的专家,也是我们领导小组的第一副组长,所以……老师(高育良)特意嘱咐我,一定要来,向您当面请教。”

他又一次,不轻不重地,把高育良抬了出来。

李达康接过文件,翻看了几页。文件写得很实在,里面详细罗列了王亮在石墨县,因为强制推行环保和安全标准,导致几家原本有意向投资的京州企业,打退堂鼓的案例。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改革者”的无奈和困惑。

“哼,妇人之仁!”李达康将文件扔在桌上,不屑地说道,“发展经济,哪有不付出点代价的?为了几条鱼,就不要工厂了?简直是笑话!祁同伟同志,你这位‘改革先锋’,选得很好嘛!”

他话中带刺,明显是在嘲讽。

祁同伟却仿佛没听出来,他一脸“诚恳”地说道:“达康书记,您批评的是。我们确实是经验不足。王亮同志虽然有干劲,但有时候,确实有些理想化。所以,老师才让我来向您请教,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能保住环保底线,又能让企业愿意投资的两全之策?”

李达康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姿态谦卑的祁同伟,心中疑窦丛生。

高育良会这么好心?会真的让祁同伟来向自己请教?这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这背后,一定有诈。

“这是你们领导小组内部的事情,你们的‘高组长’,自有他的高见,用不着来问我这个挂名的副组长吧?”李达康冷冷地试探道。

祁同伟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苦笑”。

他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像是私下里抱怨一样说道:“达康书记,您是不知道啊。我们老师,现在是站得高,看得远,考虑的都是全省的大局和长远的发展。他对环保的要求,提得比S里还高,我们下面的人,压力很大啊。”

“而且……”祁同伟犹豫了一下,似乎在想要不要说。

“而且什么?”李达康追问道。

“而且,现在汉东的局势,您也知道。S里有些领导,就等着我们犯错呢。我们现在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

这句话,终于触动了李达康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S里有些领导,就等着我们犯错呢。”

这个“我们”,用得实在是太妙了!

祁同伟没有明说,但李达康瞬间就听懂了。这个“我们”,指的不仅仅是他祁同伟和高育良,也包括了他李达康!

他们,都是汉东本土成长起来的干部。他们的政绩,他们的根,都在这片土地上。

而即将到来的侯亮平,以及他背后的力量,才是那个高高在上,准备来“摘桃子”,甚至“找麻烦”的“外人”!

李达康的眼神,第一次,真正地,正视起眼前的祁同伟。

他发现,这个年轻人,远比他想象的要聪明。他今天来,根本不是来请教什么狗屁的两全之策。

他是来“点醒”自己,是来“传话”的!

是高育良,在通过他,向自己这个“老对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