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开局分家,打造永恒世家 第1章 人在乱世,先知是金(1/2)
时维一九零八,光绪三十四年。
紫禁城的龙椅上还坐着皇帝,但那条象征天命的巨龙,龙鳞已然片片剥落,龙爪也再握不住这广袤的疆土。风雨飘摇,国祚将倾。
徽州府,林家大宅。
夜色如墨,将城南这片略显破败的院落浸得透湿。
偏房的堂屋里,一盏油灯的火苗,在穿堂风里挣扎,如豆般大小,随时都会熄灭。
光影,在墙壁上投射出两个拉得极长、扭曲不定的人影。
“默儿,这……这真的行吗?”
刚过不惑之年的林正德,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他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死死按在桌上一张单薄的地契草图上,仿佛那不是一张纸,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
眉宇间的疙瘩,拧得能夹死一只蚊子。
他的视线,在草图上那片标注着“盐碱荒地”的区域和对面的儿子之间,来回游移,充满了血丝。
三天前,那场名为“分家”实为“驱逐”的家族会议,依旧是扎在他心头的一根刺。主家一句“旁支子嗣过多,家族负担沉重”,便将他们这一房轻飘飘地剥离了出去。
三千银元。
外加这座连屋顶都在漏风的两进小院。
这就是他们一家,为林家主脉勤勤恳恳数十年的全部回报。
三千银元,听着不少,可在这通货膨胀得厉害的年头,扔到安庆省城里,连个像样铺面的水花都砸不出来。
林正德跑了大半辈子的商队,见识过外面的世界。他的计划很务实,也很卑微:用这笔钱盘下一个小粮店,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人脉,赚点辛苦钱,求个安稳,让妻儿不至于挨饿。
安稳度日。
在这乱世,这四个字何其奢侈。
可他的儿子,林默,却提出了一个足以让任何正常人觉得是疯了的念头。
倾尽所有,去省城郊外,买下一块狗都嫌弃的盐碱地!
“爹,您信我一次。”
林默开口了。
他的声音清澈、平稳,没有半分波澜,与他那才十六岁的清秀面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他就那么静静地坐着,背脊挺得笔直,一双眼睛在昏暗的灯火下,亮得惊人。
那眼神,不像一个少年,倒像一个看尽了世事浮沉的老者,沉稳得可怕。
“朝廷要练新军,军费从何而来?处处捉襟见肘。我找在衙门当差的远方表叔打听过,兵工厂的选址,省里拨下的银子根本不够。他们只能在城郊的官地上动脑筋,自己划地自建。”
“那片盐碱地,位置最低洼,雨季积水,平日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是所有备选地里最便宜,也是最没人要的一块。衙门里那些官老爷,想要捞钱,就得先省钱。为了省钱,他们十有八九,不,是十成十,会选那里!”
林默的话,字字清晰,逻辑分明。
可这番话落在林正德的耳朵里,却无异于一场豪赌。
他猛地站起身,焦躁地在堂屋里来回踱步,脚下的地板发出不堪重负的“吱嘎”声。
“可万一呢?默儿,凡事都有万一!万一那些官老爷选了别处,我们这三千银元就不是打了水漂,是直接沉进了无底深渊!到时候,我们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去!”
他不是不信自己的儿子。
林默自小便异于常人,聪慧过人。
但这盘赌局的赌注,是整个家的性命!是他林正德下半辈子的所有指望!
他输不起。
堂屋里的空气,因为他的焦虑而变得粘稠。
“吱呀——”
里屋的房门被推开,打断了父子二人的对峙。
母亲王秀莲端着一碗热水道了进来,她先是看了一眼满脸纠结的丈夫,又将目光投向了神情笃定的儿子。
她没有说话,只是放下水碗,转身又回了里屋。
片刻之后,她再度走出。
这一次,她的手里,捧着一个用蓝色土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木盒。
她走到桌边,将木盒轻轻放下,动作里透着一股郑重。
“当家的,你忘了?”
王秀莲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小锤,精准地敲在了林正德的心上。
“去年秋收,要不是默儿拼了命地拦着,非让我们把家里的存粮囤到腊月再卖,我们哪能多赚那三十块大洋?那笔钱,可是让我们一家过了个好年。”
她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解开布包,打开了那个已经有些褪色的木盒。
盒子里面,是她攒了半辈子的私房钱。
几张零散的宝钞,还有一堆大小不一的银角子,叮叮当当,加起来约莫有一百多块。
这是她一针一线,一饭一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她将木盒,推到了林正德面前。
“默儿从小到大,看事情,就没错过。他说行,我们就信他。”
她的声音依旧轻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