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觉醒了逆袭系统 第1章南锣鼓巷(1/2)
1957年4月7日周日清晨,在南锣鼓巷95号院的正房里,一个头发乱得像鸟巢的年轻人正坐在床上按摩发疼的太阳穴。
这位年轻人叫何宇柱,生活在21世纪,是一名普通打工族,闲暇时喜欢看剧、玩小游戏。
他最近因一部感情纠葛太多的连续剧而血压飙升,甚至感到胸口绞痛,最后昏倒在床上。
与此同时,上世纪出生的何雨柱也有类似头疼症状。
周六因为清明节思念亡母喝了点小酒,导致第二天早上宿醉未醒。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这两个时空中的意识在某个瞬间融合了。
无论是庄周梦蝶还是宇宙同位体融合,这一刻,两个截然不同的生命轨迹在脑海交织。
揉着太阳穴,何雨柱忽然泪流满面。
是感慨从都市白领摇身一变成了有房有工作的京城爷们?还是回忆起原本那个莽撞青年看到完整人生轨迹的触动?抑或是惋惜自己曾经没能处理好人生的种种问题?
何宇柱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从小失去双亲,依靠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
毕业后在大城市拼搏奋斗,始终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
没有谈过认真的恋爱,生活简单到极致,前世再无牵挂可言。
而作为老北京人的何雨柱童年丧母,没多久父亲又不辞而别,只留下他和妹妹相依为命。
成长过程中缺乏重要的长辈引导,性格上存在一定缺陷。
被社会逐渐打磨成了普通的上班族后,在命运安排下因一位长者的撮合认识了娄小娥,才有了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
幸运的是现在还处在1957年,如果想要改变命运,重新掌控人生,一切都还来得及。
四合院里居住的人们各怀心事。
老人经历过战乱动荡,有着丰富的生存智慧,每个人都有着鲜明个性。
一大爷属于技术权威类型,这种人向来在集体中有较高威信,加上管理层背景,处事公道,在院子里声望颇高,最好敬而远之;二大爷渴望向上发展,虽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先进工作者称号情有独钟。
他自诩为培养徒弟付出了很多,甚至帮助其完成学业并最终成为厂长,通过徒弟的关系也获得了一定好处。
对待此人无需过分接触,适当恭维即可减少麻烦;三大爷擅长精打细算,可惜晚年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境地。
与他交往要注意分寸,给予适度好处但不能助长其野心。
至于秦淮茹,则是那个时代妇女典型的代表,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和孩子。
她的婚姻更多基于实用主义,把丈夫当作维系门第的重要工具。
可怜的男人在这样的关系中不过是颗棋子罢了。
今后的往来还得好好拿捏分寸,不占人便宜的同时也要谨防被别人坑了去,尤其得爱惜自己的名声。
这地方人脉交织,声望着实重要。
往后余生,有的是难题等著去克服呢。
「咕咕咕」
肚子里的抗议声将傻柱从思索中拉回现实,同时外部世界的声响也开始钻进耳朵里,仿佛这一刻才苏醒般。
他利落地起身穿衣,打定主意不再深陷纠结,先填饱肚子再说,活在当下最重要!
踱步至脸盆架旁,镜中的倒影映入眼帘,嘿,瞧瞧这张脸,还真带点青涩气!刚过二十的壮实小伙儿,个头拔到一米七八。
因着职业的缘故,饮食丰盛还天天锻炼,身子骨结实得很,连面容都似乎较以往精致些,结合两辈子的优点后更上一层楼了。
莫非这就是所谓“平均长相”
的优势,综合起来反而更有魅力?
提着脸盆推门而出,洗衣姬和隔壁的大婶正在院里的水池边忙碌,手里的棉袄被拆得七零八落;不远处贾张氏一边纳鞋底一边照看孙子,再仔细一想,这时候的小当恐怕已经身怀六甲了吧。
借由垂花门望出去,一堆歇班的爷们聚在三大爷家门前鏖战棋局,热闹非凡,吆喝声此起彼伏。
“傻柱,起床啦?”
“嗯,起来了,一大妈好。
您跟秦姐开始忙活洗棉袄啦?”
“对呀,趁今天天气不错。
过来,你先舀点水。”
“知道了,多谢大妈!”
秦淮茹只是轻笑点头,稍微退开一步腾出位置。
何雨柱打完水返回檐下洗漱一番,又取过妹妹事先温在炉上的粥回到房内。
昨晚雨水就说好了,打算今日随同学们外出游园,午餐也省了,此时怕早已出门了。
鉴于天气逐渐转暖,炉子已被移到屋外檐下了。
此时此地,大部分人家烧煤,少部分用柴火或者煤气,室内生炉终归不安全,每年中毒甚至丧命的事例也不少。
打开橱柜寻出二合面窝头配上咸菜,佐以热粥,就这么草草地解决了早午餐。
说来也怪,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