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搞出核聚变,我哥祁同伟要自杀 041、我只花了六十秒,给你们三天还不够?(1/2)
祁渊的目光没有在王院士身上停留,仿佛早已预料到他的反应。
视线扫向另一片区域。
“等离子体物理组。”
“五天内,提交三套全新的等离子体约束算法框架,必须绕开现有所有托卡马克装置的技术壁垒。”
“噗通。”
有人控制不住,从椅子上滑落半个身子,发出一声闷响。
那是等离子体物理领域的带头人,李振帼教授。
他的脸色惨白,额头上瞬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三套全新的框架。
还要绕开现有技术壁垒。
这等于让他们在五天之内,完成别人三十年都未完成的理论创新。
这不是工作任务,这是异想天开!
“超级计算与AI模拟组。”
“七天内,我要你们的‘天河’超算中心完成对整个‘祝融鼎’工程的全流程仿真模拟,运算精度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
这一次,没有人再有任何多余的动作。
负责超算中心的负责人,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双眼无神。
全流程仿真?
现有的模型,能完成百分之三十的模拟就已经烧高香了。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精度,那需要一个已经彻底完善的理论模型。
可这个模型,不正是他们要花一年时间去建造和验证的吗?
这成了一个死循环。
一个无法解开的死局。
整个会场,数百名帼家最顶尖的大脑,此刻却陷入了集体的失语。
他们终于明白。
祁渊的“一年之期”,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疯狂的目标。
而是由无数个这样“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堆砌起来的通天之塔。
终于,有人承受不住这种令人窒息的压力。
材料学的泰斗王崇山院士,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绝望。
“祁院长……”
“我理解工程的紧迫性,也钦佩您的决心。”
“但是,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无法一蹴而就。”
“您要求的三天拿出十种合金的极限报告,恕我直言,这已经超出了物理规律的范畴,我们……”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祁渊打断了。
“王院士。”
祁渊的语气依旧平淡,他甚至没有看王崇山,而是径直走到了演讲台侧面的一台操作终端之前。
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他。
只见祁渊修长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速跃动,快到只能看到一片残影。
他身后的主屏幕上,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
复杂的量子力学公式、密密麻麻的晶格结构图、原子间相互作用力模型……
一幅幅,一帧帧,以一种超越人类理解速度的方式,在屏幕上构建、推演、成型。
台下的专家们,一开始还能勉强跟上几行公式。
但十秒钟后,所有人都放弃了。
那已经不是他们所熟知的理论推导过程。
那更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神明,在直接书写宇宙的答案。
王崇山院士呆立当场,浑浊的双眼死死盯着屏幕,身体不自觉地前倾,仿佛要将自己融入那片数据的海洋。
一分钟后。
祁渊的手指停下。
屏幕上的数据流也戛然而止,最终定格在一份完整的报告上。
报告的标题,刺痛了所有人的眼睛。
【关于“祝融鼎”特殊超导合金的性能极限报告】
祁渊转过身,平静地看向王崇山。
“这是其中一种。”
“它的理论临界温度可以达到200K,临界电流密度是现有材料的三倍,结构足以承受‘祝融鼎’核心区域连续运行一年的中子辐照。”
“我只花了六十秒。”
他顿了一下,目光缓缓扫过全场。
“我不需要你们从零开始创造。”
“我给你们的,是已经画好了九成的草稿。”
“你们要做的,就是用你们毕生的学识和经验,去完成最后的填色,去验证,去实现。”
他指向那份报告。
“剩下的九份理论模型,以及等离子体约束算法的初始框架,超算模拟的核心参数,散会后,会全部发到各组负责人的终端上。”
“现在,还有谁觉得,任务无法完成?”
祁渊的声音不大。
却像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会场内,鸦雀无声!
王崇山院士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又看看台上的祁渊,嘴唇哆嗦着!
最终,用尽全身力气,深深地弯下了腰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