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钢铁军团,绝不剃发 第二章 决断,铤而走险(1/2)
宋柳氏呆立在院中,三两纹银,差不多是全家半年的嚼用。
宋家是军户,崇祯十五年清军入侵蓟州,宋父战死,朝廷的抚恤金也不过是三两,之后她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平日里帮别人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勉强糊口。
现在征个戍抵扣银便要三两银子,让她去哪里寻摸这笔巨款?
宋良辰看着母亲愁苦的面容,心中也十分难受。
穿越到明末,成为一个病弱的“傻子”,接着又马上欠了朝廷的三两巨款,这开局难度也太高了点。
“娘,没事的,不用担心,现在我不傻了,我来想办法。”宋良辰安慰母亲道。
宋母看着儿子,强忍着泪水点了点头。
回到屋里,宋良辰盘腿坐在草席上,皱眉苦思,不料,原身纷乱的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涌入脑海,让他感到一阵晕眩。
宋良辰深吸了一口气,闭上双眼躺了下去,努力消化脑海中翻涌的记忆。
宋家本就人丁单薄,唯有一个二叔,同样也是军户,家境十分窘迫,一家几口就靠着一月一两的军饷度日,有时还会被上头再克扣一点,连一两都不到。
平日里二叔一家省吃俭用,时常接济宋家母子,否则这几年他们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来,如今再去开口借钱,实在难以启齿。
宋柳氏的娘家倒是有两个哥哥,关系也算亲厚。
只是柳家住在城郊,几亩薄田全靠天吃饭,这几年不是旱灾就是涝灾,一年到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再加上朝廷不时摊派的苛捐杂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比宋家也好不了多少。
左邻右舍,以前宋父在世的时候,大家你来我往,时常还有些走动,互相帮衬。
可是自从宋父战死沙场之后,宋家只剩下孤儿寡母,来往的人也少了,渐渐地就断了来往,怕是也借不到钱。
宋良辰又想到制作玻璃、香皂,然后拿去售卖!
但玻璃和香皂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更需要时间来生产和销售,李自成的大军眼看就要攻到京城了,留给自己的时间根本不够。
更何况就算东西做出来了,到时战乱一起,人心惶惶,大家逃命都来不及了,谁还会在这种时候买这些东西?
宋良辰不禁感到一阵无力,难道真的要走投无路了吗?
罢了,横竖都是死,不如拼一把!富贵险中求,眼下已是绝境,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思及此,宋良辰狠狠地咬了咬牙,心中已是有了计较,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必须闯上一闯了。
“娘….娘……”
宋母闻言跑了进来:“辰儿,怎么了?”
“娘,咱家还有多少钱?”宋良辰开口问道,声音嘶哑。
宋母迟疑了一下,走到墙角边,抽出土块,从里面摸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些碎银和铜钱。
她数了数,眼眶又红了:“辰儿,家里就剩这些了,一两七钱银子,和一些铜板。这是……这是你爹留下的……”
她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娘,儿子想到法子了,您去买几斤肉回来,再买些米,咱们好好吃一顿。吃饱了,儿才有力气去做事。”
宋母哽咽止住,面露难色:“辰儿,咱家就剩这点钱,肉价一斤几十文,够我们吃好几天啦……”
宋良辰握住母亲粗糙的手,目光透着坚毅,说道:“娘,儿子知道家里的情况,也知道这些钱对我们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儿子真的有了打算,这次一定能成,您就信儿一回吧…….娘,快去吧,儿子饿了。”
宋母不知道儿子到底想到了什么法子,犹豫片刻,还是选择相信儿子,她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走出了屋子。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升起。
宋家厨房里,门窗紧闭,屋内弥漫着一股诱人的肉香,这香味混合着米饭的清香,引得宋家三人口舌生津。
一家子许久未见荤腥,更别提这样一顿丰盛的晚餐,宋小妹早就忍不住了,吃得满嘴流油,嘴角还沾着几粒米饭。
宋良辰这具身体也早已饥肠辘辘,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需要能量的补充,前世的他最讨厌肥肉,觉得油腻腻的,如今却觉得肥肉的香气格外诱人,不知不觉竟吃了七八块。
宋母的目光在宋良辰和宋小妹之间来回,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她很少夹菜,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着两个孩子狼吞虎咽,偶尔伸出筷子为两人夹菜,她自己就夹了些佐配的菜蔬,就着米饭吃着。
前世里很多家庭里,都有使用公筷的习惯,很少会见到有人为他人夹菜。
因此,宋良辰并没有体会到母亲这其中蕴含的舔犊之情,或者说,即便注意到了,也并未放在心上,也不曾反过来给母亲夹菜。
吃饱喝足,宋良辰觉得腹中暖洋洋的,说不出的舒服受用。不知是油水的补充,还是穿越的后遗症,他觉得身体好的差不多了,浑身充满了力气。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