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影视世界修道 鬼片名参考1(3/3)
其實翻開香港恐怖片的歷史,余允抗及其作品絕對不能忽視。《山狗》雖然引發爭議,卻令他一舉成名。待到1981年,余允抗拍攝的《凶榜》更一度被認作有史以來香港最嚇人的電影,他運用大量攝影技巧及化妝特技增強驚悚視效,同時在情節鋪陳又極盡煽情恐怖之能事,比如三個管理員離奇之死和懷孕妻子惡魔上身幾段場景營造的氣氛足以令人毛骨悚然,而影片於守候在門外的丈夫突然舉斧劈向妻子懷中的魔嬰之際戛然收場,更將那種恐怖感發揮到極至!另外,《凶榜》可算是一次香港恐怖片進行土洋結合的成功嘗試,惡魔借胎重生恐怖情節很明顯是抄自西方同類經典《凶兆》,大廈管理員死後變成面目惡心的血腥造型更是借鑒歐美喪屍片而來,至於茅山師傅施展驅魔大法則是中國傳統神怪片的典型橋段。
現在看來,這部集合多種中西靈異恐怖元素及拍攝手法的《凶榜》雖然好評如潮,卻並未形成風潮。究其原因則是在八十年代初,香港最受歡迎的是功夫片和喜劇片,所以大多數類型片中都加進了這兩樣元素,變得駁雜多趣,而像《凶榜》這樣認真的拍成一部純以恐怖取勝的類型片並不多見。
(二)
鬼怪驚悚喜劇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最流行的片種之一。說到始作俑者,卻是那部新浪潮導演許鞍華導演的《撞到正》。影片直接向中國傳統民俗取經,戲班文化、敬鬼風俗,配合傳說中的陰陽眼,打通了人鬼世界,都說人鬼殊途,卻原來並無區別,皆有愛恨情仇,甚至還有插科打諢的幽默。《撞到正》雖然不乏重重鬼影的嚇人氣氛,但最令觀眾受落的卻是「鬼上身」「鬼看戲」、等驚悚搞笑的情節。
《撞到正》上映後叫座叫好,同時亦令著名電影人洪金寶受到啟發,開拍一系列靈異鬼怪題材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在這些影片中,洪金寶不僅沿襲了許鞍華《撞到正》中鬼上身、戲班見聞等情節元素,而且對中國傳統鬼神習俗趣味的挖掘更進一步,加進了大量的茅山術驅鬼以及避鬼延壽、鬼戲人的神奇橋段。不過,本應驚悚嚇人的《鬼打鬼》、《人嚇人》、《人嚇鬼》卻被編導處理得以功夫和搞笑為主,驚悚情節居然淪為點綴,最終形成融合功夫喜劇和鬼怪題材的新型片種——「靈幻功夫片」。至於後來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賣座的「功夫僵屍片」,其實與「靈幻功夫片」也是一脈相承。而劉鎮偉導演的《猛鬼差館》、《猛鬼學堂》、《猛鬼大廈》系列則結合了洪金寶的功夫僵屍片與余允抗的驚悚鬼片《凶榜》,開創出恐怖與喜劇「半斤八兩」的另一番特色。
另外,當年與洪金寶的靈幻功夫喜劇交相輝映的則是新藝城的都市鬼怪喜劇,比如《小生怕怕》(劉家榮導演)和《開心鬼》系列(高志森導演)中的鬼魂往往性格善良、樂於助人,自然用不著大玩恐怖情境。而事實上,在無論什麼港片要加些搞笑和功夫噱頭的八十年代,能稱得上純粹意義上的恐怖片確實少見。相比之下,能真正做到不趕潮流、堅持自我的,仍是掀起香港新浪潮電影的幾位導演,其中又以梁普智的《夜驚魂》、於仁泰的《靈氣逼人》、余允抗的《凶貓》最值一提。
講述變態殺人狂連環勒死女性故事的《夜驚魂》,其實是新藝城公司換掉先前導演,梁普智才臨危受命。在公司規定只許導演照劇本宣科的情況下,梁普智的導演才華同樣有出色發揮,心理變態者殺人前後的驚悚氣氛營造,最後一場警察判斷失誤導致疑犯潛入電視台再次行凶的緊張節奏都能達到令觀眾心跳屏息效果,因此上映後票房列入當年十大賣座影片之列。而《夜驚魂》十幾年後又有翻拍本《狼吻夜驚魂》問世,不過反響卻遠不如梁普智的原版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