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都市 > 我刷个短视频,成古人减速带了? > 【39】用一句诗总结2023

我刷个短视频,成古人减速带了? 【39】用一句诗总结2023(1/2)

【如果用一句诗,总结即将结束的2023,你会选哪句?】

画面中,一只手伸出来,拿着麦克风递给对面的女子。

伴随着女子的开口,一道婉转悠扬的音乐声响起。

【嗯,如果是总结2023的话,我觉得应该是......】

【苏轼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吧!】

一语而过,镜头划过,瞬间一首完整的诗词出现在边上。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

大宋位面。

苏轼正半醉半醒着躺在湖面舟中。

衣衫不整,眼睛直勾勾盯着天上,好不惬意。

看到大宋罪人,什么赵佶赵构,秦桧岳飞什么的。

他都没有太过激动。

古往今来,有多少王朝更迭,所有人也都逃不过一个死字。

自己又有什么好紧张的呢!

可是,当看到这个天幕的时候,显现出自己的词。

他整个人一下子忍不住颤抖了。

然后盯着天幕入神。

“我的,我的词?”

“竟然流传到了后世!”

他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他自幼饱读诗书,一家全都是书香门第。

而他也没有辜负家族期望。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只是一场乌台诗案,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

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

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

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

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

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

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至此他也是看开了。

但是,此刻他的内心再次燃起一簇火苗。

文人之说,何事最大?

要是皇帝,那必然是后世评价。

什么千古一帝千万古一帝最好了!

但是文人,最重要,也最值得令人骄傲的。

就是自己的文章诗词,流芳百世!

而现在,他自己也做到了。

“弟啊,让你经常从牢中捞为兄,也是苦了你了!”

......

大宋另一个地方。

李清照不屑地看着天上。

苏轼的词竟然流芳百世。

她自然是不爽的。

清照作为“千古第一才女”,在宋代诗词中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按辈分来说她是苏轼的徒孙,苏轼大她四十七岁,两个人可以说是宋代词坛的一哥和一姐。

但是,他就是不喜欢苏轼的词!

“豪放派?不伦不类!”

在加上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作为苏轼的门生受到王安石变法派和苏轼等废法派的党争波及被作为元祐党人贬出京城,李清照也跟着吃了不少苦,自然心有怨言迁怒于苏轼。

......

大清。

乾隆看到天幕上出现的词忍不住赞扬。

“苏轼,不愧是宋朝数一数二的词人啊,这首词,写的真好!”

随后,他便是看向了漫天雪花。

不由地,诗兴大发。

“一片一片有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嗯......

乾隆忽然有些词穷,想不出来接下来两句了。

......

在无数诗人们点评的时候,也有无数诗人羡慕不已。

一个文人,自己的诗词被后世所记得。

这就是流芳百世。

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啊!

若是他们的文章诗词也能被后世所记得,那该多好!

伴随着第二位被采访的人出现,这些文人连忙定睛看去。

他们要看看,还有谁的词会被记住!

【可能是孟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