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军工子弟 三十二、火力不足恐惧症(1/2)
一声令下,众人各回岗位开始工作。
张远领着二娃往办公室走,
就看见浑身绷带的曹排长跑了出来,
他赶紧快跑几步扶住了他,还埋怨道:
“都裹成木乃伊了还到处乱跑啥呀。”
老曹笑了笑说道:“待不住啊,现在缺人手,我放心不下,这不出去看看。”
张远特别不喜欢这个时代人们这种不要命的劲,
这些平平淡淡的话语却总能让他眼眶发酸,
稳了稳情绪,张远才劝道:
“柱子看着你还不放心吗?再说政委还派了一个连在外围警戒,你好好养伤,我这还有重要的任务得靠你呢。”
说完跟二娃一左一右把他架了回去。
回到办公室,他拿出迫击炮弹的图纸递给二娃,
“按照这个图纸做个试着做一下。”
二娃接过图纸,认真看了起来,
虽然不认识字,但是数字他是认识的,
照着图片做完全没有问题,
问了几个不明白的地方,二娃就去干活了,
而张远也思考起来,
其实图纸早就画好了,
因为发射药一直没解决所以放在柜子里。
迫击炮算是结构最为简单的火炮了,
是由炮管、底座、支架三部分组成,
是采用炮口装填(个别大口径采用后装)、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滑膛火炮。
小口径的迫击炮和炮弹制造难度其实都不算大。
难得是发射药。
迫击炮炮弹是由引信、弹头、尾管和稳定尾翼四部分组成,
以兵工厂的实力制造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却被发射药卡住了。
其实都是自己张远的问题,
他有强迫症,总想追求完美,
但是现在不能追求完美了,
这次差点死在鬼子的掷弹筒下,
火力不足恐惧症就发作了,
必须先把炮造出来,所以决定先造迫击炮。
迫击炮弹有一个特点,
炮尾的尾管是空心的,
射击时往里边塞上哥由纸片或者塑料制作的基本药管,
这就是迫击炮的基本发射药了,
炮弹顺着炮管下落,
炮管底部的撞针就会激发发射药,
产生高温高压,从而让炮弹发射。
但是这个基础装药药量很少,
也就能让炮弹飞出几十米,上百米,
那迫击炮是怎么攻击更远地方的呢?
这就需要使用迫击炮独有的附加药包了,
大家可能见过士兵往炮弹尾管上卡上一个C型的物体,
这个就附加药包,
尾管上其实是有很多圆孔的,
把附加药卡在尾管上并对准圆孔,
这样发射药引爆是就会点燃附加药,
提供更大的压力,让炮弹能非得更远。
不加装附加药包叫0号装药,
加一个叫1号装药,
加两个叫2号装药,
以此类推。
张远查资料时看到的附加药包都是这种由赛璐珞(最早的塑料)制造的C型附加药,
可是他们没有塑料的生产能力,
而且发射药用的是硝化纤维制成的无烟火药,
他这也没有。
所以生产迫击炮的计划一直搁置着。
但是这段时间他想明白了,
得先解决有无问题,才能谈性能问题。
而且他翻视频的时候发现毛熊使用棉布把发射药包裹成长条形,
再捆绑在尾管上,虽然装药时比较麻烦,但是它能用啊……
他还发现附加药包还不止这两种样式,
还有船型附加药,和片型附加药等……
这让张远不得不再一次吐槽自己这个金手指,
太不靠谱了,每次都把有用的信息藏在老后面。
解决了附加药包的问题,
发射药就容易了,
没有无烟火药就用黑火药,
最多也就是射程近些而已,
可总比小鬼子的掷弹筒打的远吧。
所以张远才让二娃去生产迫击炮弹的外壳,
而炮身他要自己加工。
他要仿造的是华夏经典的60火——63式60毫米迫击炮。
这是华夏自主研发的第一款60毫米迫击炮,
口径:60.75毫米
最大射程:1490/1470米
发射速度:30~35发/分
炮身长:610毫米(短)
炮全重:12.5公斤
最小射程:200米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