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朱瞻圻才是好圣孙! > 第15章 给盐商们也得放点血

大明:我朱瞻圻才是好圣孙! 第15章 给盐商们也得放点血(1/2)

  现如今官员们的捐款加上户部的拨款已经有了250多万两。

  但距离赈灾所需的500万两还差很多。

  朱棣一时间没有想到好的办法。

  于是向群臣发问:“诸位臣工,赈灾钱粮的缺口该如何解决?”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开口。

  一个个面露难色。

  万一哪句话说不对付,刚才捐的银子就算是打水漂了。

  朱棣见无人回应,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正要发飙,朱瞻圻不慌不忙走到殿中央,朗声说道:“臣朱瞻圻有个主意,不知是否可行?”

  朱棣心中暗喜:关键时刻还的看咱的孙子!

  之前没人注意到人堆里的朱瞻圻。

  现如今第一次在大明的朝堂商讨国事,大臣们都把惊奇写在了脸上。

  毕竟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朱瞻圻这号人物。

  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琢磨,这是不是老皇帝故意在向外释放某种政治信号?m.xszww8.net

  毕竟皇太孙朱瞻基作为内定的隔代继承人已经众所周知。

  难道这位皇孙有何过人之处?

  众人不解。

  心想一个黄口小儿还能说出什么经世济民之道?

  朱棣对朱瞻圻的挺身而出大为赞赏,赶紧说道:“孙儿但说无妨,说对了有功,说错了无过!”

  得到皇上允许,朱瞻圻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

  毕竟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内心还是稍微有些紧张。

  如果说的办法可行,一来能够在朝堂之上露脸,二来能够为皇上分忧,三来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灾民所受的苦难。

  “臣以为,既然满朝文武都捐了银子,各地的富商巨贾是不是也可以出点血?”

  听到这话。

  刚才还哭丧着脸的大臣们瞬间来了精神。

  尤其是被逼着捐钱的文官们,大家都纷纷附和:

  “可行!”

  “好办法啊,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俸禄如此之低都能慷慨解囊,那些奸商一个个肥的流油,必须捐!”

  看着大臣们叽叽喳喳,朱棣心烦。

  问正事的时候一个个不说话,起哄的时候倒是争先恐后。

  虎目圆睁扫视一圈后,大殿之中又恢复了宁静。

  朱棣点点头。

  “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你觉得该从何地的商贾下手呢?”

  朱瞻圻站出来之前心中早就盘算好了对策,缓缓挤出四个字:

  “两淮盐商!”

  听到朱瞻圻想拿盐商开刀,大臣们又忍不住开始聒噪。

  “好!”

  “那帮龟孙囤积居奇,哄抬盐价,早就该整治了!”

  “现在的盐价也太高了!”

  “捐完银子我全家估计都得有段日子吃不上盐了。”

  ……

  大明律法不杀言官。

  因此大明的朝堂非常活跃,基本都是畅所欲言。

  到后来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想方设法触怒皇帝,最好是挨顿板子来博取一个忠言直谏的名声。

  可惜朱棣不是后来的皇帝。

  眼下的文官们小打小闹可以,要是真的触怒了朱棣,分分钟拉出去砍了。

  当年诛方孝孺十族,割去铁铉耳鼻煮熟之后再塞入他的嘴里等等骇人听闻的惨剧都是出自这位永乐大帝之手。

  朱棣把手往桌子上重重一拍。

  “锦衣卫何在?”

  听到皇帝传唤,殿外呼啦啦进来了两排身着飞鱼服,手握绣春刀的锦衣卫。

  “你们听着,再有起哄者,拖出去廷杖五十!”

  众人领命,分立大殿两侧。

  大臣们终于消停了,廷杖可不是普通的大屁股。

  碗口粗的大棍子招呼在身上,真打五十下,不死也得残疾。

  其实朱棣对这些盐商也早有不满。

  古时候盐的产量低下,跟铁一样都是国家的直接掌握的资源,民间严禁私下买卖。

  在大明想做盐商都得经过朝廷许可。

  洪武、永乐两朝边境战事频繁,因此解决粮草物资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

  “开中法”应用而生。

  简而言之就是盐商将粮草辎重运往辽东、宣府、大同的等边关地带,然后换取盐引。

  凭借盐引到产盐地换盐,之后再将盐卖给老百姓。

  山西靠近边塞,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晋商的辉煌也自此开始。

  后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