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振兴华山开始 第058章 传布檄文(明日上架,求支..(1/2)
文道堂长老辛文轩,见岳坤忙完了,率先开口提出一个建议。
他口中的东南西北四关,指的是潼关、武关、萧关、散关,这四个关中的咽喉关卡。
岳坤审视着自己的大作,头都不抬的摇头拒绝:“不,我们目前先不分兵。”
辛文轩闻言大吃一惊,自古军阵之道,抢占先手都是最重要的。
咽喉关卡是战略要地,掌门眼下竟然不出兵抢占先手,这莫不是昏了头不成?
有秀才功名的辛文轩算是华山派少有的文人智士,此刻听到岳坤的决定不由有些着急。
“掌门,如果不先占据这四大关口,朝廷的军队就会从四面八方围攻我们,到时候我们将会疲于应付,最终导致兵败收场。”
岳坤抬头环视大堂,点头笑道:“你说的这个问题,我自然是知道的。”
不等辛文轩再问,岳坤继续解释道:“战阵之道毕竟不是我们的长处,我们的优势乃是这一身的武功。所以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
“眼下我们最重要的是,安定局面,争取民心,如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风清扬皱眉思索道:“我们都是习武之人,杀人打仗倒是能出几分力,可你说的这安定局面,争取民心……”
风清扬不耐烦的道:“华山派从濒临灭门到再次振兴,都是你一手安排的,眼下华山派这局面该如何应对,自然还是听你这个掌门的安排,老夫反正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岳坤笑道:“用人之道,就在于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岳坤扬了扬手中的字稿,道:“这就是我们用来安定局面,争取民心的法宝。”
风清扬皱眉上前,接过岳坤手中的字稿,展开浏览起来,其他人也好奇的围了过来。
……
“太祖初借明教之势起兵抗元,驱逐暴元,解救苍生与水火之中,虽其事后迫害与明教众武者,然其功莫大焉,也合该享九五之尊位,执掌华夏大地。
然大明立朝至今一百四十六年,与百姓多有残虐,与武者更是肆意欺凌。
自正统之后,明廷不察前宋重文抑武之旧事,今日依然如此,岂不闻崖山之前鉴。
其四民之籍政令,对万民多有不公。
锁海之策,闭关锁国,孤立华夏于世界,贻害无穷。
今有华山派,传承关中大地数百年,向来静修与山野,正德大帝任意胡为,几番迫害,我华山不得不聚众起兵。
今竖义旗,非为九五之尊位,敢为华夏苍生再启辉煌,以公正、自由、平等为基,重铸天下,使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百姓有其田,万民可安居。
华山掌门岳坤,字不群,同邀天下英才,共议大事,惟愿我华夏万民,能传承万古。”
……
隔天,西安府城,一处酒楼里。
华山弟子依照命令,昂扬顿挫的念完了这篇檄文后,满场的客人顿时一片哗然。
华山弟子放下一份檄文给众人阅览,然后匆忙奔赴下一处。
待华山弟子离开了,聚集在这里打探消息的豪商大户们,开始议论纷纷。
“这檄文说的什么意思?”
有人没听明白,出言发问。
“这还听不明白?这狗屁檄文写的没有一点文章之美,浅显的完全就是大白话。”
有人吐槽岳坤的文笔太差。
“这文章倒也浅显易懂,意思大概就是,太祖朱皇帝开始起兵的时候,借了明教的势,结果事成之后翻脸不认人,翻手又干掉了明教。虽然有这个缺点,可太祖皇帝对天下有功,所以人家当皇帝执掌天下是应当应分的。”
有人开始显露学识,给大家解说这篇檄文的含义。
“但是这大明朝建立了一百五十年了,对百姓不太好,更是老欺负武人。说自正统年间以后,朝廷开始重文抑武,前宋就是这样导致后来的崖山之变,华夏大地被蒙古占据。朝廷却不吸取这个教训,还敢这么做。朝廷的四民政令,对百姓们不公平,封海的政策贻害无穷,这一段我倒是也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最后写的就是,华山派一直安安分分的在关中静修,这正德皇帝胡作非为,几次三番的找华山派麻烦,华山派没办法所以起兵造反。”
“使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百姓有其田,万民可安居。这大家应该没什么不明白的,就是这最后一句,说的分外离奇。”
解说的人脸上充满了惊奇,让一众听他解说的人更加好奇了。
“哪里离奇了,你到时快说呀。”
“檄文上说,华山派起兵造反不是为了当皇帝,是为了天下苍生能过的更好,他们邀请天下的英才和他们一起推翻大明,共同建立一个以公正、自由、平等为基础的新朝廷。”
“这真的假的?不为了当皇帝,他们吃饱了撑的冒着诛九族的风险,起兵造反?”
“也许是真的,这华山派在我们关中传承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