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附身吴三桂,精忠报国 第三十七章 侦察机上天(求鲜花,..(1/2)
涿州地界。
姚文昌率领本部兵马五千,外加辅兵、民夫一万余人。
经过几天的赶路,终于抵达京师附近。
这里,距离吴三桂驻防区域不远。
作为刘泽清的先锋兵大将,他现在心中急切地想赶紧跟吴三桂打一仗。
最好打出风采,打出格局。
在大帅面前,好好露一次脸。
与此同时,京师郊外三十里。
吴三桂的临时大营外。
上万名士兵,趁着风雪暂息。
手中拿着各种“兵器”。不断地锤击地面。
他们在造飞机跑道!
系统奖励了一架螺旋桨侦察机。
虽然结构简单,起落要求也不高。
可至少要平整出一条一两千米的平坦路。
幸好,这里是大平原。
很容易便找到了一条还算平整的路。
边边角角修修,便能用。
一旁的参将方献廷大惑不解。
他拉过一名平整土地的士兵,张口问道。
“你,这是在干嘛?”
士兵正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被人拉住衣领,正欲发作。
定睛一看,竟然是参将。
小伙吓得一哆嗦,忙不迭说道:“方参将,我……”
方献廷笑骂道:“别废话,赶紧说。”
小兵摸了摸脑袋,其实他也不知道平整土地要干啥。
这可是大帅亲自下的命令。
虽然吴三桂具体说了用处,可他无论如何也听不明白到底什么意思。
“回禀参将,大帅说,有个叫飞机的东西,要从这里飞上天。”
“飞机上坐着人,可以在天上看到敌人的一举一动。”
方献廷听懵了。
这都什么都什么?
飞上天?怎么飞?
作为武夫粗人,他自然不知道宋朝就有人想要上天。
现实生活中,除了鸟,他还没有见过任何能在天上飞的东西。
面对参将的疑问,小兵也很为难。
他只能把吴三桂的原话,简单复述一遍。
其余的任何细节,都不是很清楚。
方献廷也放弃了,他干脆站在旁边,瞪大眼睛看着众人修路。
就这样。
用了两天工夫,一条长一千五百米的简易跑道被清理出来。
跑道的质量,类似于非洲穷国的机场。
而且,还没人家平整。
终于,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天气里。
吴三桂带着众人来到跑道边。
一架体型庞大的“铁疙瘩”出现在这群古人面前。
“这是,这是何物?”
“铁蜻蜓?为何大帅要建铁蜻蜓?”
“你看最前面那个,是不是扇子一样?”
“琉璃竟然是透明的,这……”
士兵们你一言,我一语,对着一架博物馆级别的老式P51野马飞机评头论足。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
参将胡守亮,走到吴三桂面前。
“大帅,末将不解,这是何物啊?”
吴三桂笑道:“有了这东西,以后都不需要派出探马了。”
啊?
胡守亮一惊。
探马、夜不收……等等,都是古代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
古代没有无线电,没有侦察机,没有雷达,也没有地图导航。
明军在关外,经常发生迷路事件。
而且,大战之前,不搞清楚对方的武力配置。
主将再英明,谋士再睿智,也是瞎子一抹黑。
“大帅,这东西……有何神奇之处?”
方献廷也凑过来问道。
吴三桂并不解释。
不多时,穿着飞行服的飞行员,一个人爬进了驾驶舱。
随后,熟练地打开了各种机器。
顿时,发动机的轰鸣声响起。
机头的螺旋桨开始快速转动。
雷霆般轰鸣声。
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所有人都呆呆的看着面前的铁疙瘩,慢慢的自己动了起来。
沿着路,一点点向前,在平路的尽头,飞上天空。
几万人的营盘中。
鸦雀无声。
大家都是一个动作。
仰头看着天。
目不转睛。
脖子随着飞机的飞行而自由转动。
渐渐地,飞机离开了众人的视线。
可大家依旧保持望天的动作。
迟迟不肯让已经僵硬的脖子,休息一会儿。
“神仙,是神仙的法术!”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喊出了声音。
营盘内一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