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成了始皇的爹 第一百六十三章言语之间
“先生是想法制大秦”秦异人只是说了这几个个字。
秦异人对于公孙鞅没来大秦之前事还是了解的很详细。
公孙鞅空有一身的报复却被魏王驱逐出国,这让公孙鞅认为是奇耻大辱。所以到大秦以求鸿志报国。
公孙鞅原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前倾的身体瞬间挺直,好象木雕似的。
“你……公子,你是如何知道鞅之心事?”
这句话从秦异人口中说出,公孙鞅大惊。
公孙鞅心中的剑必定是法,而大秦的那些臣民们则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公孙鞅要跟秦王提出的胸中那柄锋利的宝剑就是:“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可惜,这些要等到七日之后再到咸阳宫中去谏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这种思想一直存留在公孙鞅的胸中,只是无人能理解他的这种法家思想。
“哎,公子明事理。”只听公孙鞅长叹一声,一脸的黯然。
“公子慧眼不凡,果是说中了鞅的心病。”
公孙鞅微微颔首,眼中掠过一抹欣赏。
话锋一转,问道:“公子,你即使知晓鞅的心病所在,也不是我公孙鞅的知交好友。”
“本公子当然不是大言相欺。本公子不仅知晓先生的心病所在,更是能理解先生一片苦心,先生之治国大道,实为对大秦最好的谋划。”
秦异人的语调转高,道:“惜乎哉!魏王愚笨,不知先生苦心,不识先生良谋,错失良机,这才让先生到了大秦之地。”
公孙鞅一阵默然。
“公子又是如何看待鞅之治国之策呢?”
公孙鞅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眼睛特别明亮,炯炯有神,盯着秦异人。
法制大秦就是公孙鞅提出的治理大秦的办法。
秦异人在殿上也听闻了公孙鞅的想法,对于法制用途,他还是比较认可的。
只不过,秦异人对于公孙鞅的这种激进做法还是心存疑虑,他对于朝中的那些老臣们的抵制还是很了解的。
对于法制秦国之策,一旦公孙鞅在秦王面前提出来,必定是赞誉者少,诋毁者多。
这是公孙鞅的心病所在,对于自己的法,还有自己的治国大道他也一直耿耿于怀。
一提起自己的这个法制秦国之策,一百个人中有一百零一个说这是迂腐之策。
“先生,我可否也说说你的这个法制治国之策?”
秦异人如此一说,公孙鞅心感兴趣。
不仅公孙鞅感兴趣,就是作为管家的公孙前也是兴趣大增,挪过一张矮几,坐到公孙鞅身边,睁大眼睛,盯着秦异人,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要理解法制治国之策,必先说天下大势。”秦异人又是语出惊人。
公孙前不明所以,公孙鞅却是微微点头,眼中的赞许之意更浓了。“现如今七国强力,大秦不如燕,魏,而齐国受太公遗泽地域广大,余数国强视,一旦生变,则天下大乱。”
公孙鞅抚掌大笑“公子奇才,看遍天下大事。”
秦异人对于这种赞赏没有兴奋,反倒是有了一些紧迫感。
“先生,战乱起时,韩、魏、赵、楚四国必不甘心,会谋齐。再者,秦国也不允许齐国坐大,超越秦国,必然会联结山东四国,合纵联兵,共同发兵讨伐齐国。”
秦异人的剖析越来越深入,道:“到那时,齐国虽得齐地却不能用齐力,而又面对五国联军,更有秦之锐士披坚执锐,齐国还能不灭?”
“齐得渔盐之利,号天下最富之地,可与秦之关中媲美。正是因为齐地富饶,齐国才得以强,雄视天下诸侯。”
秦异人剖析起来,道:“若五国一举把齐国灭掉,固然是美事,却是种无穷祸事。”
公孙前看着自己的先生一脸的兴致,于是问了一句:“公子,这祸事从何而来?”
公孙前心中有些不解,本以为秦异人说的是先生的胸中法事,但为何又说到了天下大事。
“当然是祸事了。”秦异人接着剖析,道:“齐国本是太公封地,受太公遗泽,齐地自成一体,五国争之,必会因为土地不均发生另一场争斗。”
公孙鞅终于憋不住了,靠口说道:“要想大秦成为五国之首,国力强盛,势必要的进行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最为关键,秦王之心毋庸多说必是一统天下。”
秦异人眼中再次发出亮光。对于公孙鞅的这种看法,他完全同意。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