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秦,嬴氏暴君,开局灭了赵高府 > 被儒生恶意抹黑的始皇帝

大秦,嬴氏暴君,开局灭了赵高府 被儒生恶意抹黑的始皇帝(1/3)

秦始皇对天朝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卓越的,但是许多人却认为他好大喜功,修筑长城,焚书坑儒,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一些读者朋友们对秦始皇印象不好甚至狂黑他。下面来具体说说秦始皇的功过:

1.筑长城

战国时期七国都在修长城,包括汉代也在修长城。

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抗击匈奴,保护国家安宁。秦始皇修长城并不是秦始皇自己创造的主意,而且这个筑长城很大一部分是把原来六国的长城给连起来而已。

史记上说,秦始皇征召民夫70万修建宫殿,还有修万里长城。

实际上史记很多时候数字为了汉朝自身利益,很多数据都是夸大的,比如白起杀降就是40万,明显有注水嫌疑。

还有长城万里,其实就是现在的长城也没有那么长,可见这些都是不实之词。早就有很多专家指出,史记中的“万”并不是一个很具体的单位,词面上的意思相当于很多很多的罢了。

而且写史记的,本身也不是圣人,典型的,就是莫须有地吹捧李广。

别说李广难封,那他那每次打仗不是迷路就是全军覆没,不被砍头已经是极其离谱了。

史记上许多李广的功绩,实际上都是卫青的。

最搞笑的是,卫青霍去病合起来才算一个列传,而李广单人就有一篇。

莫非卫青+霍去病=李广?

2.修阿房宫建皇陵

秦始皇统一天朝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请注意,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九年,病死沙丘的前两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

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其实任何一个王朝的建立,去重新建都这都是正常的。

汉朝建立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在洛阳建新都宫殿,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宫。而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九年后因咸阳人多才开始动工,这比后来的很多王朝都更爱惜民力。

再说修建帝陵、宫殿,这些在全世界的各个文明历史都有的,很多人以为征召民夫就是暴政,其实在古代,这也是解决人口就业的一个途径。有轮有替,分梯次分阶段的,而且一般都不会在农忙时候动用民力。

顺便说一下,古代的农业不象现在一样,一年三熟,往往是种子播下去之后,一整年没事情干,农民没事情干,又没有其他的就业的途径,就会生出很多事端,国家政权是很注意这种情况,所以,不让老百姓闲下来基本上是古代封建国家不得以的重大国策,在太平时节只有让他们盖房子,从事建设。所以后来西汉一成立,萧何马上就建议大盖宫殿,而且还盖的特别的豪华,难道萧何也是傻瓜,也要逼反百姓。

而且秦国一向从商鞅开始就有目的有组织的实施大型土木工程,看看郑国渠、灵渠就知道了,这个和现在修建三峡工程都是长治久安,展现国力的一种手段。

杜牧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把秦始皇描述得骄奢淫逸。2002年10月,天朝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开始挖掘阿房宫遗址,得出阿房宫其实未建成的结论。由此可见《阿房宫赋》不过是文人为了阐述自己观点的一种夸张修辞而已,不足为信。

3.严苛刑法

战国初期,各国争相变法,以强国富民,图谋天下,先后掀起过两轮大潮。第一轮变法以李悝在魏国的革新为代表,开各国变法之先河;随后,吴起在楚国、邹忌在齐国、商鞅在秦国纷纷开始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影响深远,闻名于世。

“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商鞅变法之精要,首先在于依法治国,一改此前“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传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次大力除旧制,如周行八百年的井田制等。虽然个中有些条款“不近人情”,如连坐、有冤不纠等。但这一系列举措很快使得秦国富强起来,积累了足够实力东出函谷,逐鹿中原,迫使六国不得不合纵以求保全不亡。至战国后期,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荀子甚至疾呼――六国不师秦不足以抗秦。

商鞅变法在秦国实行一百多年,秦始皇更是商鞅变法的忠实信徒,统一六国后,秦法只是由原来秦国的法,变成天下统一遵守的法。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