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后周拯救周世宗 4(1/2)
“你要李先生给你当参军,那可以,不过可不能让他丢了性命,要是他送了命,朕要罚你。
”柴荣盯着王俊冷冷地说道。
作为一国之君,最终成事还是要靠这些战将,古代君王对亲随委以权力,多半不会是好事。比如后唐的李存勖。当然汉武帝把小舅子卫青提拔成将军还有后来的霍去病,这是他独具慧眼,但最后碰上个李广利还是让他损失很大。柴荣可不想让部下认为他把一个医官比战将更看重,这样会失了人心。同样,他也确实希望历练李云,希望这次战争结束,李云能变成一个合格的将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可比在军校或兵书中学习要快很多,也深刻很多,北宋印了那么多兵书,还不是被小小西夏欺负。
一直谨慎小心的赵匡胤似乎猜到了此次荣的意图,说道:“李先生不是军中之人,只是说说想法,不过末将也想能与辽人在野战中取胜,让辽军再不敢派援军救援城邑,莫说陛下不想再一座座攻城,末将也不愿这样,兵书有云,攻城为下,眼下我军士气正盛,不妨就于辽军一战决胜负,我大周多少男儿,就算死一些,还有人补进来,早晚要让辽国君臣向我大周纳供称臣。”
营中诸将都知道赵匡胤是柴荣的亲信,而且比人作战勇敢,战功卓著,而且在军中又人望很好,其实如果不是资历更老,当时柴荣病笃统御全军的应该是这个年轻人。同样的建议,被赵匡胤提出,便再没有人反驳。反而是一边倒的支持。众将自然也明白野战的好处,而且此时后周虽然战马没辽人多,到大周骑兵与步兵弓弩兵联合作战,并不怯辽人骑兵。而且周军的各路人马,包括禁军,都是谁治军,谁领兵,领兵练兵都交由一将。而不像后来的大宋,将不习兵,兵不知将。这样的军队虽然有反叛朝廷的风险,但战斗力也强大地多,后周步兵就算没有骑兵辅助,也能靠弓兵抵御辽军。至于想要用骑兵冲击大周各镇被军事经验丰富的将领亲自带起来的部队。笑话,枪阵教你做人。不像武人地位低下的北宋,后周诸将作战都身披精良铠甲,在亲随护卫的照应下身先士卒。这样的军队,又怎么会发生军不顾将,大军溃散的事,
军队的战斗力,可不完全是由战马和骑兵决定。
就这样柴荣与众将在北伐新的方略上统一了认识,那就是以野战消灭敌人军力为主。不过,要引诱狡猾的辽军主动来野战,那么,也只有围城打援。围城的任务,柴荣考虑再三,还是交给了李重进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将。而柴荣,作为全军统帅,要在与辽军的预设战场,也就是辽人援助的必经之路上。构筑坚固的营垒。等待决战的到来。
在诸将回营整兵前,柴荣还是强调了一下此战胜负的关键,那就是,纪律。各军将领要在各自的军队中严申军令。此战无论胜败,发生全军溃散的军队,军若逃,斩各伍伍长,将若弃兵私逃,便要斩杀逃将。就算你逃跑到辽国,你的家人子女总是逃不了。古人受牵连的官僚家人,女的会被买到青楼。而此时是战争时期,这些女子还会被作为随军的营妓。众将当然也明白。事实上步兵对骑兵的大溃败,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军队缺乏组织,纪律松散。这一点,赵光义北伐时就是见证,知道用兵道理的柴荣这才亲自强调这一点。
军议之后,柴荣给李云封了一个兖州刺史的官职,兖州地近汴京,本来为了节约官俸,这一职位都是东京朝中的文官兼任,所以实权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但地位并不比节度使低,州刺史是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只是没有兵权,柴荣希望此战后李云能够跟着王俊学习和了解战争,证明他的能力。然后才能提拔他当执掌一军的节度使。
当然把一个医官直接提拔成刺史,虽然没有军权,难免有人非议,不过这就是皇权的好处,柴荣也没有过份,刺史没有军权。此次李云被派到王俊军中当监军。其实是观摩战争。刺史的头衔可以不让他受王俊节制。谁知道这家伙会不会看李云不顺眼使坏。不过要是李云就此就过于骄横,柴荣也不会怪罪他,有能力的人哪个是完美的,只要你能证明你的能力。
这天,终于不用当柴荣侍从的李云到自己帐中后,柴荣派人给他送来了兖州刺史的官服印信,为了怕他上战场遇险,还特地命军中的工将连夜给他打造了一副精良的明光甲一起送来了。不过明光甲这东西,好是好,就是只能骑马时穿,步行穿这东西,别说他李云,就是军中人高马大的将军,也吃不消。李云临离开前,特意还给柴荣的御医普及了现代治疗浓疮时,消毒的措施方法。这让事后知道此事的柴荣更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值得培养,毕竟,对帝王来说,忠诚比才能更重要,一个怀着反骨的能干下属早晚会成为你的断头刀。这点,岛国的某岛主体会颇深。
当穿着官服带着印绶的李云到来时他军中时,王俊也客气地出去迎接,因为此时的李云已经不是近侍身份,而是文官。虽然没权利,但有地位。五代战乱没有什么科举出身的文官。所以李云的医官出身也没有什么不正常。此时的李云和这个悍将地位平等,又有着监军的头衔,不过李云还是没打算掣肘牵制这位原来看不起他的节度使,他打算旁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