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的新生活 第三十章 是误会么(1/2)
姬臣荣不止一次好奇过他到底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只是刚才大堂内的气氛被知县搞得很严峻,他不敢这么前去,这会眼见气氛缓和了下来,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狂跳的好奇细胞。那些细胞就像一群恶魔,一旦你有了想法,它们就会不停地在你身上乱跳,弄得他心里痒痒的。
他扭头拉了拉洪胜的衣服,洪胜不解的低下头来询问着他。他因为没法开口说话,只能有眼神撇了撇那老头,示意他自己去看。
洪胜一转头,就看见了正在记录的李叔,要说这李叔也是知县老爷的外戚,以前在私塾教书,只是恰逢混乱,因为要打仗的原因,私塾里的小学生,他的弟子们全都随着父母迁移搬走了,他的私塾顿时没有一个学生。
他以前太诚心于专研学问,一心想考个状元郎,于是不顾家人反对,意志坚定的选着了不干活,就这么挑灯夜读。他本身就出生在贫穷人家,不是什么大户家庭,没有钱财万贯的老爹,他这么无穷的索取,他父母实在经不起他的挥霍,于是商量了一番,在外地给他腾出来了间小屋子,从此断了来往,全心全意这把家庭未来交给他的弟弟。
说来也是奇怪,他被赶出门的时候身上只有那么几个铜板,背着一大背篓的书,就这样负笈游学。
一分钱难倒一个英雄好汉,却没有难倒他,他用身上全部的铜板买了些纸,白天就在桌上抄写些佛经,然后再装订成册,卖给那么信佛人家,由于书写工整,字也写得不错,十分抢手,这样倒也不用担心生活开销。
他就这样白天抄写佛经,晚上挑灯夜读,在捡漏不堪的小屋子里一读就是三年。他重新出现在人视野里还是因为准备进京赶考。
考得倒也不差,按理说不是状元郎那也可以凭借着一肚子的才华混个小芝麻官。只是他心性之高,看不上那些小官,一心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状元郎为目标,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
就这样,他考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的失败后用潜心研读。就在第三次的时候,还终于给他考了个状元,只是和他分数不相上下的人还有一个,那个人就是当你的状元。
其实他的分还能再高一点,足以甩下当时的对手,只是他出生普通,寻常草民一个,对方家里却是一个势力高上的大官。那个大官就这样一手遮天,强行把他的分数给压了下来,让他儿子于之相等。
就这样出现了两个同分的考生,一时之间也没有好的办法觉出状元,于是上报皇上。皇上也没好办法,只能发话道:“监考官员可以进行一个投票选举,分数高的则是状元。”
即使在面见圣上的时候他表现得很从容,皇上问什么他答什么,皇上心里挺喜欢他的,只是自己金口以开,收不回来了,不然谁是状元还不是天子一句话的事情。
最后他也就行了投票,他一个人抵两票,其余七日每人一票。说是投票,其实就是走个过场,那位大官早就以白花花的银子收买了考官,他们沆瀣一气,其中他得四票,分别是皇上的三票和两位考官的各自一票。
而那位和他同分的官员之子就得到了其余考官的认可,他们分别把票投给了他,选举他为状元。
他二人一人的四票,另一人得五票,他仅差一票遗憾落选。其实还是为了给皇上面子,不然另外两位考官就直接投给同僚之子了。到时候以一个七比二直接淘汰,要不是怕皇上看出什么,他们早就这样做了。
其实他输得不怨,那位内定之人并不是绣花枕头,皇上提问到的问题他也全数答对,他的起点比他自己要高很多,还差了一个有钱有权的老爹。
就这样他与状元就差一步之遥,这一步的路程却让他遗憾退场。皇帝其实还挺看重他的才华的,想要多收一个人才,人才自然是越多越好。
令人没想到的是,皇上都开口给他一个好位置,为皇子的太傅,教育皇子们。只是他当时被安排了,又处于不服状态,一不小心就顶撞了圣上。这倒好,龙颜大怒,下令废除了他从考的机会。
自知这辈子与状元郎再也没有机会了的他,就只能回到乡下当私塾的先生,平时教育孩子们的仁义道德,赚取来的钱财除了自身的开销,其余全部交给了父母,用来弥补以前的不孝。
在当地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不会当官做人,经常取笑道:“堂堂状元郎,沦为开书堂。”只是他也并不生气。经过上一次的生气,让皇帝不高兴,改变了自己原本富贵的一生后,他渐渐的学会了不动怒,任凭别人怎么说也不生气。
不是他没脾气,只是他不敢生气,他害怕一怒之下又做出什么糊涂事来。众人说他“人挺傻,文化还挺高的,教个孩子不吃亏。”他可是凭着这句话才能混口饭吃,不敢乱来。就这样,发生了战乱的时候,没有积攒任何积蓄的他只能背井离乡。
他背井离乡之后,流荡于各省各县,除了有点文化之外没有一点立身之本,加上可能读书读傻了,做人处事方面是一塌糊涂,导致没有养活自己的本身,渐渐的就饱一天饿一天的流浪在各地,不过他并不是属于流浪汉,他有住的地方,穿着也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