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和皇帝捉迷藏 第二章:太和仙镜不得乱闯(1/2)
“陛下,这种稻米种在农田之中,又如此大规模的种植,应该是用了某种特别的方法才对,臣曾经听过洛兄提到过一种稻米,产量奇高,而且味道鲜美。”
尉迟恭说完此话之后,李世民立刻将户部尚书唤到面前,将手中的稻米交到一旁的户部尚书手中,让他来辨解一下这稻米的神奇之处。
户部尚书端详着手中的稻米,只见这米粒粒饱满,米香四溢。
半晌之后,户部尚书禀报道。
“启禀陛下,微臣浅薄,看不出这稻米的神奇之处,不过微臣刚才嚼吃了一粒,清香爽口,甚是美味,只是微臣学识浅薄,无法辨认出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才能培育出这样大产量,又十分美味的稻米来。”
李世民看了看四周的农田,这里的田地要比其他地方紧密的多,而且稻苗也十分的密集,李世民不禁惊叹道。
“这若是得到这种作物的耕种方法的话,产量惊人啊,一定可以解决幽州的饥荒问题!”
他看着大面积种植的稻米,即惊诧,又激动。
李世民随即转头看向身边的户部尚书说道:“你们都回去吧,朕与敬德还有一些事情要做!”
“遵旨!”
户部尚书离开,李世民与尉迟恭带领着一些侍卫前往了山上,此一行的目的,李世民视察民情只是幌子,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来这里,寻找曾经指导他夺得天下,登上至尊之位的挚友。
洛宸此时坐在登仙阁的书房之中,手拿玉笔,在一张纸上飞快的挥舞着,很快他就在这张本来洁白的宣纸上面,留下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山水画。
小潺在一旁侍立着,手中拿着装满墨汁的墨盘。
贞观初年,大唐与突厥摩擦频繁,又遭遇了大荒之年,百姓多疾苦,朝廷面对多种问题的是束手无策,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让工部修建渭河水道,将渭河之水引入长安城,供百姓灌溉之用,可是收效甚微。
李世民信步在村子外边看了起来,他发现在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粮仓,而且粮仓中也被装的满满登登的,有的甚至流出了粮食。
尉迟恭也是惊叹,他发现村庄的农户非常富足,远远比其他地方的农户富足,这村庄一定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
这是可以肯定的!
李世民惊奇这村庄粮食的富足,而且村民民生风淳朴,每一家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稚童欢闹嬉戏,每一户村民家中都养满了鸡鸭,牛羊也是个个肥美异常。
村子的农田里,已经不再用牛犁耕种,而是采用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木车,村民只要跟在木车后面打开车上的机关,就可以基本完成所有的工作。
李世民和尉迟恭对视了一眼,同时感叹着这间小村落的神奇。
李世民和尉迟恭来到一名正在田地中工作的老农面前,李世民向老农问到。
“老人家,请问这何物?为何你们这里不用耕牛呢?”
老农回过头,礼貌的鞠了一躬说到。
“这位先生看来是外地人,这是登仙阁阁主制作的犁车,它比耕牛要简单的多,用机关控制,而且翻土、播种、掩埋可以全部一次性完成,我们太和山的十几个村子,已经都用此物耕作了。”
李世民和尉迟恭听到后,不禁惊奇万分,没想到还可以用机关制作出这样巧夺天工的物品。
更加没想到的是,这个地方就连普通的农民都这样的彬彬有礼,看起来颇有教化。
李世民和尉迟恭拜别了老农之后,继续向着山上走去,这次李世民的脚步开始变得急切,他知道这都是他的那位挚友的杰作。
登仙阁中,洛宸已经画完了这幅山水画,微笑着捧在双手之间欣赏,小潺也在一旁开心的和洛宸一起看着这幅画。
洛宸边看边轻轻的说到。
“小潺,去收拾一下你的玩具吧,我们该走了。”
小潺听到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点了点头,转身向着自己的房间飞奔而去,只要是洛辰哥哥的话,小潺无论怎么样都是会听得,而且不会有任何迟疑。
洛宸放下手中的画,走到一旁的墙壁前,墙壁上挂着一把晶莹的精钢长剑,剑鞘上镶嵌着美丽的宝石,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洛宸摘下了墙上的长剑拿在手中,微笑着端详着,一瞬间长剑出鞘,洛宸轻巧的挥舞着,剑身凌厉非凡,剑光照耀四方,剑鸣在房间中嗡嗡作响。
这把剑名叫星落,是登仙阁特地为洛宸打造的兵器,采用最坚硬的精钢作为材料,经过千锤百炼的锻造,历经一整年的冷藏和一整年的灼烤,在经过一整年的劈石削铁才最终完成。
洛宸再次停下的时候,轻抚星落剑锋,微笑着暗自喃喃的说到。
“李兄,我来了。”
李世民和尉迟恭沿着上山的小路快速的走着,李世民很是心急,他非常希望这次就能找到洛宸,尉迟恭同样也很想再次见到这个曾经教会他排兵布阵的挚友。
就在两人带着几十名侍卫走在小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