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少年雄主 第24章 各项变法,火力全开!(1/2)
市易法的推行能够保证买卖公平。朝廷采购不再受到奸商勾结地方官的牟利。
农田水利法是百年大计,兴建山塘水库开凿沟渠可以使得旱涝保收。
这是粮食的保证。
而保甲法的推行可以使流民,闲汉不再到处流浪,保证基层的稳定。
而赵煦否决了王安石的保马法,根据保马法规定。
大宋子民家里都必须替朝廷养战马,因为大宋严重缺马。
战马完全可以从西夏或者辽国那里战斗获得。
不需要加重百姓负担,而且一般百姓也养不来战马。
这一整套变法推行开来,就消耗了赵煦很多的精力。
幸好赵煦的精力无比充沛,应付这些奏折游刃有余。
在皇帝的压之下,变法推行的非常顺利,大多数州府郡县,都开始给贫苦百姓发放青苗贷。
其他变法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行,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
赵煦非常清楚,现在是开端,如果继续下去必然会受到阻力。
因为那些失去丰厚高利贷的大户,贪官,大地主,富商的利益已经收到很大的损失。
如果时机一到,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反对,赵煦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华夏民族从商鞅变法开始,变法者就没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赵煦要终止这个宿命。
朝廷内的改革,让赵煦行使起来帝王的无上权力非常方便。
尚书令没了!
门下省的侍中没!
中书省的中书令没了!
枢密使没了!
大权一朝收拢。
新成立的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内阁负责的只是传达,审阅的事情,没有决策权。
和赵煦分享一点点决策权的,也只有王安石和苏东坡。
对变法抵触的在朝廷占据了绝大多数。
赵煦才没有可能会把决策权,审核权交给他们。
做出了以上的变法之后,赵煦还对上朝的时间做了改革。
每天凌晨三点钟上朝,根本没有必要。
赵煦果断改到了上午七点,这一个改革倒是受到了大多数大臣的衷心拥护。
谁都想多睡一会儿。
再说了,也根本没有必要那么早起床。
黑灯瞎火的,头脑还迷迷糊糊。
不过也有一些守旧的大臣上书反对。
说凌晨三点上朝是旧制,已经实行了上千年。
这样的言论,很快就被人数更多的大臣反对声所淹没。
其他的旧制都改了,何况这个非常有利于大臣休息的改革。
很快,那些反对的大臣沉默了,因为众怒难犯。
——
翌日,早朝。
赵煦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海量的奏折。
多事之秋,重要的奏折简直雪花一样袭来。
内阁没有敢越俎代庖,只能呈送给皇帝定夺军国大事。
满朝文武最关注的是西夏局势,二十万辽国援兵加上西夏本身的军力,如果全力进攻宋军,那么宋军危险了。
而河北道那边已经不再危险,因为那里有四十万大宋精锐,其他四十万厢军也已经在路上。
岳飞已经去了河北道,镇守并州的是骁将王韶。
王韶手里有宋军的三十万人马,虽然不久前取得了胜利,但是那里的地势更适合游牧民族的骑兵开展攻击。
赵煦脑海里一阵的思索,这时,系统说话了:
“叮咚,岳飞取得对辽攻击十连胜,累积斩杀辽兵二万,宿主系统积分增加五百,现在积分1563。”
看完系统积分后,赵煦对李宪道:
“宣戚继光!”
“是,陛下。”
——
一个时辰后,戚继光正在北校场等候。
“陛下,北校场的戚继光军队,是否开往并州?”兵部尚书曾布出列询问道。
“是的,朕亲自挑选出来的大宋雄师,待朕检阅之后直接开拔去并州。”
“陛下,并州城城防坚固,王韶将军守城没什么大问题,
“微臣建议北校场那支军队直接偷袭西夏后方,西夏倾尽全国之兵力汇集并州,后方必然空虚。”
兵部尚书曾布手拿象牙板道。
“万万不可!”礼部尚书徐利荣出班反对。
“西夏后方是茫茫草原,和辽国交界,贸然进入,恐怕会迷路,到时被辽国发觉我孤军深入,必然遭致灭顶之灾。”
“徐大人,兴庆府是西夏王宫,距离河北道不远,我军奇袭之后可以有岳飞军接应,何来灭顶之灾?”曾布反驳道。
“此计太过冒险,得不偿失,还是去并州支援王韶,击退夏辽联军即可。”礼部尚书徐利荣坚决反对。
两人相持不下,各自搬出道理来反驳对方,对于这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