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唐:开局向李二提亲 > 第四十七章 低廉的书价,不死不休..

大唐:开局向李二提亲 第四十七章 低廉的书价,不死不休..(1/2)

第四十七章低廉的书价,不死不休之局!

在古代,读书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寒门子弟。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有学富五车之说。

那时候书籍是用的竹简装成册。

一本论语就几十斤,这谁受得了啊。

要是穷苦人家,哪里有机会读书。

别的不说,你运书的车要有吧?

但是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之后,其实寒门子弟还是没多少读得起书的。

因为你要读书,首先要有书吧?

而书本大多是士家豪门的收藏品。

因为没有多少读书人有兴趣重复抄书。

因此,书坊里面的书籍价格很贵,因为书本需要人力去抄写,成本太高了。

而且借书也不容易。

这个时代,藏书家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书本借出去的。

世家门阀,更是会把藏书敝扫自珍,不肯轻易借给别人,更加不可能借给寒门子弟了。

因此,下层百姓,可谓是读书无门啊。

一论语为例子。

一本装订成册的论语要六百文。

而这个时候的米价才六分文钱一斤,

一本论语,可以换一百斤米。

穷苦人家,如何消费得起。

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无疑是大大的降低了制书的成本——实际上在活字印刷之前,还有一种印刷术名为雕版印刷。

但是雕版印刷缺点也很明显。

一本书便要雕刻一套雕版,耗时耗力,还耗费材料。

要是其中一个版雕错了,整个版都要推到重来。

因此,雕版印刷也没有把书本价格降下来。

而活字印刷术,才是真正把书本价格降低到普通人家也可以消费得起的地步。

长安的长孙家的书坊内,一本《论语》只卖八十文!

足足比现在的六百文的论语,少了五百二十文。

而且卖出的质量要比那些卖一千文的精装版的《论语》质量还要好!

一经面世,就立刻引起了轰动!

有些寒门子弟泪流满面,涌入了书坊之中。

平日里只是听说过的书籍,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售出。

最贵的也不超过一百文!

这消息就像是飓风一样,席卷了整个长安城。

而且还不只是长安城。

整个大唐的大城市,几乎同时都有书坊开业!

一股低价书的风潮,席卷了整个大唐。

而那些原本的老书坊,自然是完全被打得溃不成军了。

他们的书卖几百文,对比人家的几十文,简直是没得比。

原本他们以为是新的书坊开战,赔本赚吆喝。、

但是接连三天,几十万本书出售一空。价格还是保持在几十文的超低价!

这就让他们慌了。

有些书坊想要动用一些关系,迫使这些书坊关门。

结果..这些书坊都是当朝国公爷的产业。

谁敢动?

束手无策啊!

不过,书坊后面的不是普通的商人,而是那些世家门阀。

市场上出现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原本他们以为是尉迟大傻等人开书坊赔本赚吆喝,而且还有人嘲笑这帮武将怎么可能会做生意,用不了多久就要关门大吉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发现不对劲了。

这特么的不是赔本赚吆喝,这是要挖士族的根啊。

士族为啥这么屌?

这是因为读书人少。

读书人为什么这么少?

因为书很贵,一般人读不起书!

他们这些耕读世家,便垄断了知识,垄断了寒门子弟上升的通道。

现在这些书的价格一下子少了十倍!

到了普通百姓也能随便买得起的地步。

这样他们的地位就受到眼中的挑战了!

这世家门阀也知道后果的严重性。

如果人人都能读书。

那还要他们这些世家门阀有什么用?

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如何保持?

他们高贵的血统如何彰显?

他们如何簪缨相继,世代荣华。

...

长安城,崔家府邸。

“诸位,最近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廉价书籍,诸位有何对策..”

“此等扰乱市场的行为,当予以封禁!”

郑家家主郑望愤愤说道。

范阳卢家今天来的是卢松的大儿子,也是卢承基的大哥卢承业摇摇头说道:“我已经查过了,那些书坊背后是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程咬金,李靖,房玄龄等人,有谁敢禁?”

王圭皱着眉头:“那长孙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