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昏君的路上越走越远 第六十八章 人头滚滚(1/2)
迟通判久经官场,脑瓜子相当灵活,一看事情不对就想要闪人。
朱由检既然早早布局,那会给他们逃跑的机会,进出南京城的各个路口早有南京卫士卒把守。
迟通判被押上囚车的时候,还不忘高呼,“瞎了你们的狗眼,本官乃应天府通判。”
不管如何呼叫,被皇帝亲卫控制的卫所士卒可不在乎你是谁,只知道身后站的都是魔头,杀人连眼都不眨,他们可不敢拿小命开玩笑。
旭日东升,战鼓齐鸣。
朱由检隐藏在队伍中,由牛二率领五百亲卫进城。
与秦穆会合后,先控制五城兵马司,持皇帝手谕开始抓人。
除了府尹刚刚上任,应天府承,治中以及六位通判全在抓捕名单。
消息传遍江南,有人高兴有人兴叹,更有大骂昏君无道,尤其在士子中盛传。
复社更是四处煽风点火,为被抓的官员奔走,想联合江南士绅一起上书,配合朝堂大人们救人。
可惜朱由检比他们更狠,当天拿人,连夜审问,在宏武和王胡子指认下,一群官员乖乖服罪。
春江水暖,江南官场冷到极点。
秦淮河边,十八里风花这一天全部关门。
天空细雨迷离,临时搭建的刑场跪满囚徒。
周围人潮涌动,有大骂声,有哭喊声,声声入耳。
朱由检站在船舱,冷漠的望着那些对百姓敲骨吸髓的大明官员。
秦穆一声令下,三十多颗脑袋一同落地,被请来观刑的各级官员吓破了胆。
几十颗人头顺地滚动,有官员胆颤心惊,竟然当场晕厥过去。
借用锦衣卫的威名,朱由检穿越以来,第一次露出了獠牙。
望着滚滚人头,他心里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武人衰微,文官短视,这样的大明朝真的有救吗?
当烽火四起,大明即将倒塌的时候,富得流油的国家却发不出军饷。
万历皇帝耗尽一生只为充斥内帑,以至于在这笔银子花光的同时,大明帝国苟延残喘的寿命也结束了。
人丁几十万的女真人,在大明的土地上,把一万万的汉人变成了奴才。
这样以少胜多的征服,足以让人类历史上其他自诩伟大的征服者汗颜。
仅仅在几十年前,建州女真还停留在渔猎穴居的时代,近乎是原始社会的部落。
而大明在北边击败蒙古人,西边击败彝族人,南边击败荷兰人,东边击败日本人,大明朝的强大繁荣令西方敬畏。
如此强大的明朝,此时却突然如纸糊一般脆弱,如一颗耀眼的烟花,轰然倒塌,令整个世界为之动容。
这一切的根源从正德皇帝落水逝去,赖以练兵,赖以威慑百官,屡建战功的大将军江彬被文官五花大绑押送入京,磔于市,大明朝结局就已经注定。
万历皇帝也曾想中兴,即位三年大张旗鼓地督视御林军,立马引起了当朝大臣的高度警惕。
随着御林军不断扩充,已经超出了朝廷官员的容忍程度,集体给首辅申时行施压。
申时行既不想得罪文官,又不敢得罪皇帝,找到御林军的最高统帅御马监太监,轻轻留下一句“尔等不见江彬之覆么?”。
看似轻飘飘一句话,让一众负剑挟弓的太监不寒而栗,反复向天子建议放弃兵权。
连身边的太监都惧怕了文官集团,万历皇帝失去了对御林军的统领,天子名义上至高无上,实际上却寸步难行。
这种苦涩的心情,想必只有紫禁城中的皇帝才能体会。
政权、军权相继旁落,万历皇帝只能醉心于“敛财”,把希望交给了继任者。
可细心培养的接班人朱光洛,登基仅仅三十天,因服用文官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的红丸暴亡。
十五岁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没有按照文官的意志行事,开始大量扶持太监掌权。
七年后,坠舟染疾,服用文官霍维华进献的仙药暴亡。
文官权势越来越大,他们把所有反对他们的人都打为阉党,动不动就写着几十页几十页的奏折弹劾天子,骗廷杖,以被君主斥贬为荣,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风骨。
而对皇帝发难的个人,则被文官集团捧为英雄,最终被文官集团重用,位居高位。
天启之后,崇祯又被东林扶持登基。
他吸取了之前的教训,甘愿做个傀儡皇帝,放弃锦衣卫,清除阉党,提拔东林,被文官集体歌颂为万世明君。
几年后自以为有了自保能力的崇祯帝开始布局,打击东林,迎接他的早已经是个千疮百孔的大明。
除了紫禁城,他发现自己对整个大明都失去了掌控,从上至下,从边关到内地,已经被各种利益集团所控制。
至此,大明从威伏四海走向没落。
以至于,多尔衮轻骑来到北京城前自己都不敢相信。
毕竟北京城人口百万计,又墙高城坚,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