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唐:我在弘文馆朝九晚五 > 17,李治:爹,你治黄河的办法太low了

大唐:我在弘文馆朝九晚五 17,李治:爹,你治黄河的办法太low了(1/2)

年年朝廷都要拿出大笔的银子来治理黄河。

但是黄河却年年溃堤决口。

李世民彻底疲惫了。

失望的李世民摆摆手,坐上了自己的龙辇。

抬龙辇的轿夫今天都有气无力的左摇右晃。

就这么一路走到了弘文馆。

大唐的人才分两拨。

一拨是朝堂上那些人。

另一拨便在弘文馆负责教育下一代。

孔颖达正准备讲课。

李世民便推门进了教室。

所有人有气无力的从位置上爬起来。

李世民摆摆手道

“行了,大家伙都坐吧。”

只有李治、李承乾、李泰哥仨红光满面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问道。

“太子,治理黄河,你可有策?”

李承乾摇了摇头说道。

“启禀父皇,治理河道自大禹治水起,便是那一套办法,依祖制即可。”

李世民悠悠的出了口气。

自大禹治水起,这么多先贤圣哲都没办法。

李世民又不甘心的看了一眼李泰。

“青雀,你觉得呢?”

李泰憨厚的挠了挠头。

“父皇,黄河之势千百年来不增不减,正所谓敌不动,我不动......”

好家伙,这李泰也是放了个屁

等于什么都没说。

李世民看了看一旁的李治。

随即打消了念头。

李治治学有这么大的天分李世民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这种朝廷大事。

是需要处理朝政经验的。

李治甭说经验了。

字也不就是刚认全没几天。

只听到李治轻飘飘的说道:

“万一千百年来,都是在用错的办法呢?”

李泰一愣。

随即大笑道。

“先圣往哲怎么会错?”

李世民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

“青雀住嘴,听雉奴说。”

李治坐在一旁。

满脸不在意的说道

“堵不如疏,是对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疏。”

黄河之所以泛滥成灾。

便是因为泥沙常年积攒在下游。

形成了地上河。

从而改变了地貌。

李世民讶异的看着一旁的李治。

淡淡的问道:“那雉奴以为,该如何冲刷?”

“上游植树控沙,下游束河冲沙。”

李治淡淡的说道。

李世民大为震惊。

“雉奴,你可知道,下游一代当以疏宽河道为主,否则一旦决堤,数百万百姓生计何存?”

李治站在一旁一本正经的瞪大了眼睛说道。

“爹,下游河患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是泥沙淤积。”

“河道收紧,水速加快......”

李治话音未落。

李世民便激动的一拍桌子。

“水速加快,泥沙无以沉积,河患自除!”

李世民顷刻之间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好啊,雉奴,当真乃朕之麒麟儿啊。”

明后期之后。

中原王朝终于反应过来这个问题。

自从采用束河冲沙的办法之后。

黄河近三百年再无水患。

直至近代近百年没有治理黄河之后

黄河才得以改道重新形成了地上河。

李泰跟李承乾讶异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小胞弟。

被李治点开了窍之后。

李世民便不再弘文馆滞留。

扭头直奔中书省。

此时中书省里已经为河道的事情搞的焦头烂额了。

李世民神采奕奕的走进了中书省。

众人赶忙行礼。

“臣等拜见陛下。”

李世民不屑的摆摆手,神秘兮兮的看着众人说道。

“行了,各位爱卿,河道的事情朕已经有办法了。”

杜如晦讶异的看着李世民。

“陛下,有何良策?”

李世民笑着说道

“上游植树控沙,下游束河冲沙,黄河无沙,天下可安。”

杜如晦小声的问道。

“陛下,上游种树,臣等可以理解,但是下游束河......”

听到杜如晦这么说。

李世民当即便露出了满脸嘲讽的表情。

最后神采奕奕的看着杜如晦将方才李治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所有人都惊呆了。

“陛下,妙啊!”

褚遂良久在工部,听到这个主意之后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