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带着貂蝉去种田 第十章 捕猎大队队长(花,评价)
事实上,在刘羽看来毗陵县的情况无非就是三少三多。
所谓三少,就是田少、人口少、产量少。
三多,就是水患多、盗贼多、野兽多。
水患多乃是因为南方河流众多,而这个时代又大都没有得到治理,因此夏季多雨就容易形成洪水决堤,冲毁农田。
盗贼多也是因为此前县中百姓缺粮,致使很多人从普通百姓化身盗贼。
毗陵县虽没有高山峻岭,但是也有不少低矮丘陵,加上草木茂盛,没有得到开发,因此飞禽走兽数量极多。
上次,刘羽他们进山林之中打猎,就已经发现林中以麋鹿、野猪为主。
野猪这些动物一到秋冬季节,就成群结队的骚扰村寨的田地,毁坏粮田、捣毁粮仓。
自然而然的也成了一害。
刘羽想要让毗陵县大治,最根本的问题自然是解决粮食问题。
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不解决粮食问题,百姓的生活无法安定,也就无法去干一些其他事。盗贼叛乱也就无法解决,百姓不得不进入山林寻找食物而被野兽戕害的问题无法解决……
如今春耕结束,在刘羽带领下如期完成任务,接下来刘羽的心思就不会放在田地之上了。
没过几日,刘羽就下令毗陵县府四处张榜,连续下发了四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自然还是劝农桑。
虽然春耕结束,不代表田地不用人管,今年的收成还要看后续的努力。
所以,劝农桑这一条是避不开的,也是必须要做的。
第二道命令:除恶水令。
由县府出资,征调百姓民夫前去修渠建坝,用于灌溉,同时加固河堤,预防洪水。
除此之外,除恶水令中还有一条,就是要求大家要喝开水,不要喝生水。喝开水,不但不容易得各种结石导致腹痛,而且也减少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在现代社会,自来水厂会通过各种方法让这些矿物质沉淀出来。这个时代刘羽当然是做不到了。
不过,简单的将清水蒸煮后,水里面的碳酸钙绝大多数都会附着在容器的内壁上,这也就达到了减少矿物质含量的目的。
由于此前的刘羽在百姓心中已经获得了极高的地位,所以百姓对于这个奇奇怪怪的命令虽不以为然,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执行了。
第三道命令:整顿县兵令。
毗陵县人口不多,但是若是将此前逃走或者沦为山贼盗贼的百姓加起来也有三四万之数。
这些逃亡在外的盗贼、百姓可都是刘羽眼中的宝。
他们其实很多也是被逼无奈,只要日子变好了,有饭吃,有衣穿,再加以教化,刘羽相信他们不会叛乱。
但是要征服这些人,必须要有粮,有兵。
因此,刘羽交给太史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挑选县中精壮,统一训练、编队。最后汰裁掉老弱、兵痞之后,得到了精干的士兵八百人。
第四道命令:捕猎猛兽令。
毗陵县城外的山林中野兽众多,虽对百姓有害!但在刘羽眼中,这些东西可都是宝贝。
毕竟毗陵县百姓的肉食来源主要是鱼肉,但是这却不够。
山林中对庄稼田地有害的野兽也应该成为肉食之一,尤其是粮食尚未收割之前,必须靠此渡过吃饭问题。
新编制的八百郡兵,分为四队。每队两百人,以刘羽和太史慈为首。
以十日为期,每期派出两队进入深山捕猎。剩下的两队修整并接受训练。
这是官方有组织的、长期化的捕猎行为。
刘羽最为关心的就是——野猪的幼崽,这可是很有搞头的,关系到日后养猪业的发展!
当然,毗陵县的官员们对刘羽的这一条命令并不太感冒。
尤其县丞徐原认为,即便要捕猎,让太史慈和县中游缴率队打猎就可以了。
堂堂县长也亲自上阵未免过于孟浪。
可是刘羽非但不听,还兴高采烈的给自己加了一个新头衔:毗陵县捕猎大队大队长。
“诸位,县府的前几道命令已经颁布,具体执行情况如何,就劳烦诸位多多督促百姓了。羽此番可不光是去捕猎,我毗陵县未来能不能发家致富,还要靠着这些野兽呢。”
刘县长说罢,就不听人劝的率队进山去了。
.......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