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在汉末做皇帝 第6章 自荐考选(1/2)
眼看伏寿抽抽搭搭的还没缓过劲来,刘协两眼一立,恶狠狠的对小黄门吼道:“你这恶奴,为何将伏贵人拦在门外,害得贵人白白担心了许久?”
小黄门一慌,赶紧跪倒磕头,心里想着陛下你这是闹哪样,我可是在执行你的命令啊!
“奴婢该死,陛下吩咐奴婢不让人进来,所以奴婢就没敢……”
话还没说完,刘协一声历喝打断了小黄门,“还敢狡辩?朕说的任何人能包括伏贵人吗?”
小黄门心里那叫一个苦啊,这回不仅得罪了伏贵人,还没能讨到陛下的好,我这是造的哪门子孽啊!
刘协的突然发难,让一旁的伏寿蒙了逼,陛下这画风有些不对啊,打了一场仗变霸气了吗?
“陛下息怒,这事原本应是臣妾的错,是臣妾自己胡思乱想,乱了方寸。这小黄门依陛下之命行事,应该奖励不该责罚。”
见伏寿已是不哭,刘协表情立刻转怒为笑,“嗯,即是贵人说你该奖,那便奖你千钱吧。”
小黄门暗松了口,赶紧谢恩。
刘协对伏寿刚才的表现很是满意,才十二岁就知道赏罚,会为奴才求情,这三观只要不偏,长大后倒担得起一个贤字。
“伏寿啊,你可是注定要做皇后的人,以后可不能再像今天这样了,哭哭啼啼的怎么母仪天下啊?”
刘协一边替伏寿抹去眼泪,一边语重心长的“教育”她。
十二岁的女孩子,虽然还没有开花,但也懵懵懂懂的知道些什么了。
听见刘协说自己注定是要做皇后的人后,笑脸立即泛红,细若蚊声的回答:“臣妾……知道了!”
刘协呵呵一笑,心中暗暗点头,这小萝莉模样还不错,五官精致,皮肤白皙,好好养着长大后定是个美人儿。
几天后,战后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未央宫大殿迎来了叛乱后的第一次朝议。
刘协端坐上方,王允身体早已无碍,依旧被特许赐坐于右下手方。
“战后钱粮资财损耗几何,百姓伤亡几何,朝中官员、军中兵将折损几何,卿等可都统计妥当?”
刘协率先发问,相关大臣纷纷上奏数据。
总的来说,这场仗打下来,刘协是赚了的。
钱粮财富方面,除去战争损耗,还增长了不少,李傕等人一路劫掠,钱粮倒是积攒了不少。
这些财富如今都归了刘协,加上之前从董卓郿坞里查抄的巨额家底,长安城内此时可谓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至于士兵方面,虽然吕布的两万多人折损得差不多了,可是李傕等人带来的十二万西凉军大部分都在,如今长安兵力已经增至十万。
虽然这十万大军中有不少都是李傕叛军裹挟的西凉百姓,但是只要稍加训练,也是一支可战之军。
唯有老百姓和朝廷官员折损了一部分,暂时还没有地方补充。
当然这只是纯算术上的收获,若是从情理而论,这次战争对长安而言还是灾难性的。
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欣等一批朝廷忠良都死于兵灾。
长安百姓更是死伤无数,尸横遍野。
“所有钱粮充入国库,所有珍宝移交内库。拿出一部分钱粮赈济安抚百姓,具体计划由王公负责着人拟定,确定后交由朕过目。
至于此次蒙于国难的文武官员的追封及抚恤工作,也由王公牵头拟定,切莫让这些忠良流血又流泪。
为平定叛乱所牺牲的兵将士官的抚恤就交给温候处理吧,相关有司全力配合温候,不得从中阻拦。”
这些处理都有相关的惯例和规制,无需刘协过多操心。
扫了一下堂下一言不发的众臣,刘协决定趁此机会发布自己的穿越后的首道诏令。
“如今大汉正是用人之际,朕决意昭告天下,在过去察举制中加入自举一项。今岁十二月,于长安、京兆、左冯翊、右扶风等地开设四个考场。
凡天下有志之士,无需通过地方举荐,皆可在四地自荐入考。开考科目明经、明法、明算、明阴阳、勇猛、知兵六科,科目考试时间交错进行,自荐参考者可考一科,也可数科并考。”
此语一出,刚刚还安静的朝堂立刻嘈杂起来,大臣们窃窃私语相互交流。
这时候选取人才的方式称作“察举制”,主要靠各级官员举荐才能。
地方官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相应人才,上报给上级或者中央,然后通过考试和试用再任命为官。
按照皇帝的需求,上级官员或中央考察、选取下一级的官员,举荐给皇帝担任某种职务。
至于跳过举荐,自己主动报名参加考试,在汉代还是破天荒头一遭的事情。
这已经是后世科举制度的主要特征了。
不过刘协并没有把后世的科举制度直接搬过来,那不符合当前的国情。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若是按照那样的标准且不说能不能选到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