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无敌召唤系统 第201章百家弟子(1/2)
阅览刘晔的答卷,刘辩内心颇为满意,其中最大一点便是刘晔提出的军械强军以强国之道符合刘辩。
第三篇则是分析科举,刘晔先分析科举的利弊,随后给出自己的见解。
刘辩点了点头,这份考卷刘辩也挑不出任何毛病,若是由他打分,也将是满分,不过打分的事情,刘辩已经交给荀彧等三人决定,刘辩也只是在殿试上颁布前三甲的名额。
紧接着,刘辩拿起枣祗,钟繇,诸葛瑾等人的试卷。三人在当今天下形势方面上,与刘晔的想法没有太大的出入,只是在强国方面出现了差异。
钟繇,诸葛瑾两人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大,主张儒道治国,学习武帝治国方略,强化皇权。在两人看来,东汉末年出现混乱的重要原因就是皇权衰落,受到外戚,宦官的节制。二人虽然只是从政治方面上提出强国之道,但也不妨碍刘辩对二人的钟爱。
在历史上,钟繇,诸葛瑾俱是政治大才。
钟繇出身名门望族颍川钟氏,相貌不凡,聪慧过人。东汉时期,举孝廉出身,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协助汉献帝东归洛阳,册封东武亭侯。得到丞相曹操信任,出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累迁前军师。曹操受封魏王,出任魏国大理卿,迁相国。
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卿、太尉、太傅等职,册封定陵县侯,位列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为“成”[2]。正始四年(243年),配享魏武帝曹操庙庭。
诸葛瑾,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
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后,出任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孙权称帝后,出任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
由此可见,这两人可为一州长官,亦可进入中央为一部尚书。
与诸葛瑾两人不同的是,枣祗提出了以屯田丰富国家粮仓的强国之道。刘辩一看便从中得知其是农家的传人。
枣祗早年跟随曹操起兵,担任东阿令。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后,枣祗和韩浩建议设置屯田,政府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在许下募民屯田,兴修水利,当年收获了万斛粮食。
此后,各郡县都设置田官。经过数年积累,仓廪丰实,所产的粮食能够满足军队供给和百姓日常生活所需,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恰巧,刘辩在前往并州之际,就已经根据自己的认识在并州推广屯田制。这也是短时间内支持刘辩崛起的原因。但终究不是擅长屯田这方面,所以刘辩推广的屯田制并没有完善。
此时,枣祗的出现可谓是雪中送炭,给刘辩送来了及时雨。
在阅览完四人的答卷后,刘辩又翻看其他考卷,却见大多策问都是赞美之词,针砭之语却是少之又少。
这不得不让刘辩有些恼怒,“夸大赞美之人,一律不予录取,录取以策问为主,其余为辅!另外在参考举荐人户数多寡!”
“是陛下。”
作为阅览工作者的荀彧等人也是恼怒,前一天的考试情况还是良好,今天却是一塌糊涂。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更何况这大型人才考试。所以刘辩恼怒一会儿后,又继续阅览下面的答卷。
…….
“白羽,白歌?鬼谷弟子?师傅派来的?”
在阅览答卷时,刘辩竟然发现鬼谷弟子的身影。在心里呢喃了一句,刘辩的思绪不由得飘向了远方,纵横家出自鬼谷子,这一脉分为纵横两道。
纵为捭,是为王之道,横为阖,是为霸道。苍生涂涂,天下寥寥。诸子百家,为我纵横。
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七百年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每一国每一朝兴衰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鬼谷。
苏秦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逼迫秦国废除称帝的计划。张仪雄才大略、瓦解六国的联盟,帮助秦国称霸乱世。
庞涓勇武过人、所向披靡,使得原本弱小的魏国雄霸中原。孙膑智者无敌、围魏救赵、计杀庞涓,著旷世兵书流传后世。
历代鬼谷子虽一人之力,却强于百万之师。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
“奉孝,文若,尔等看看这两份考卷,这两个人,朕怀疑其是鬼谷传人!”
“嘶。”
听到刘辩的话,郭嘉与徐庶心中一惊,两个人的脸上露出一抹凝重。纵观整个中原历史,鬼谷传人太过于惊才艳艳。
他们就像是时代的宠儿一样,惊艳了整个天空,令同一时代的俊杰,都黯然失色。就拿近的来说,眼前这位就是当代鬼谷子的弟子。
郭嘉脸上的玩世不恭早已经收起,消失的干干净净,其与荀彧对视一眼,皆从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