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三国之无敌召唤系统 > 第170章进攻

三国之无敌召唤系统 第170章进攻(1/2)

秋收季节,正是一年百姓最为忙碌之时,此刻天下百姓忙着抢收,自是厌恶战争。

然而世家大族,却不会管这些。此时此刻,皆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盯在了长安与并州。

因为不论是并州还是长安,一旦发生惊天巨变,必将会令天下局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事关世家大族生死存亡,其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

正当天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次讨董之战中,希冀各诸侯与董卓两败俱伤时,这崤关自联军结盟以来却未爆发巨大的战争。

然而正当天下人以为这场联盟只是虎头蛇尾的同时,三十万诸侯联军向崤关发起了猛攻。

崤关城外,大军林立,旌旗插便四周。大风袭来,吹起各色旌旗猎猎作响。三十万联军分成数十个方阵,排列在崤关城下。

崤关依据崤山建立而成,其位置正好建筑在穿过崤山的道中。所以崤关两边正是危怂奇骏的山峰。这就造成了联军无法派遣精锐部队从两侧山峰偷袭。

而从关外发起进攻的部队人数却不能超过十万之数。为此,岳飞,袁绍等人将联军分为数个梯队,一个梯队刚好五万将士,在较为狭长的领域内正好游刃有余。

五万联军在岳飞的统帅下,有条不紊地以步兵的姿态进行攻城。投石车和井阑也被迅速推出,投石车在前,弩阵在后……

崤关凉军统帅李世民,听到号角声后打了个机灵,当即着好铠甲,带领麾下武将都上了城楼。

此刻城楼上负责巡视的刘弘基,在看到联军攻城后,当即大喊安抚众士兵:“不要慌,都不要慌,联军就算袭击了过来,一时间也打不进崤关,全军听我号令打退联军。”

刘弘基大喊着安抚士兵,而在他的安抚之下,因联军突然到来,而略微有些混乱的镇北关,也迅速稳定了下来。

刘弘基(582-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省泾阳县)人。唐朝名将,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

初以父荫,拜为右勋侍。好侠仗义,不事家产。后来投奔太原留守李渊父子,交好李世民。晋阳起兵时,斩杀宋老生,击破卫文升,围攻长安,拜为右光禄大夫、右骁卫大将军。跟随李世民征战,讨伐西秦霸王薛举,大败宋金刚,平定刘黑闼,屡立战功。贞观年间,拜为卫尉卿,封为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以辅国大将军致仕,随军远征高句丽。

永徽元年(650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为襄,图形于凌烟阁。

刘弘基乃凌烟阁二十四名将之一,统帅有85的水准。若是在其他人领军进攻下,就算占领了先机,也难以动摇这崤关。

然而进攻崤关的正是南宋第一统帅岳飞。刘弘基虽达到名将之列,但面对岳飞这等绝世战神。刘弘基比之岳飞,犹如萤火与皓月争辉!

马援依靠着自身武勇,轻而易举的登上了城楼,礌石和滚木一旦靠近他,就会直接被他用兵器给挑飞。

登上城楼之后,马援本想直接斩杀刘弘基,好让凉军彻底失去指挥官,但奈何刘弘基躲在士兵中,难以辨别,而马援也不知道刘弘基的位置,所以只无奈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崤关内虽并没有能威胁他的存在,但他也不像李元霸那样拥有近乎无限的体力,马援的体能虽充沛但也是是有限的,就算他拼至力竭也最多只能杀千人,而崤关内却足足有十五万守军。虽然城楼之上只有两万凉军。

所以,为了大局观也为了自己着想,马援还是暂时放弃了斩杀刘弘基的想法,只能守着城墙的一角,帮助更多的士兵也登上来,跟他一起并肩作战。

刘弘基一边指挥大军进行防御,一边观察着敌军的情况,见攻城的汉将神勇异常,这么快就登上城楼,他的心中也是焦急万分,于是果断调集重军前去围剿马援。

在马援的奋力搏杀与掩护之下,最起码有三四百人登山城楼,随后虽有人不断的上来,但总体人数却怎么也涨不上去。

马援不可能护着登上城的所有人,而登上城的人却要面对两个乃至三个敌人,所以登上城楼不过是惨烈大战的开始,双方也因此都陷入了僵持的状态。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李世民终于来到了城楼。这让在一边指挥大军进行防御的刘弘基见到了救星,急忙跑到李世民身前。

在此之前,他刘弘基自负统帅不凡,就算面对岳飞这些名将也可以较量一二。然而在今天,他终于认清了自己与岳飞之间的差距。岳飞用兵如神,即使自己拥有坚城,处于防御的一方,但也被岳飞的一顿用兵操作打消了。

“大将军,末将无能,导致联军攻上了城墙。”

面对李世民,刘弘基一脸沮丧,双眸失神的说道。

大将军,是董卓对李世民的封赏。董卓在长安继位后,便对麾下文武官员进行了一系列封赏。其中任命李儒为丞相,李世民为大将军,统领凉军。更对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封为唐国公。

后为稳定杨彪,董卓听从李儒的意见,封杨彪为大凉隋国公,并且世袭罔替。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