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反杀太子开始称霸 第21章 重情重义的明王,都好好学..(1/2)
几日后,长安城掀起了一股狂风!
朝廷建立了书库!
论语,孟子,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等等,应有尽有!
但凡是有大功劳者,或者于朝廷有贡献者,皆能免费借取书籍!
这对于那些世家官邸来说,或许没什么!
可对于一些寒门士子,确如雪中送炭啊!!
如今这个社会,因于印刷技术的落后,导致书籍极少。
一本论语,能贩卖至十数贯!!
而且,还有价无市!
可想而知,这活字印刷术出来的价值,根本无法估量!!
这书库一推出,天下的寒门士子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一般,欣喜若狂,到处都在宣扬着李二的圣明。
“陛下圣明,陛下英明,有此陛下,真乃大唐之福。”
“有此书库,吾等读书从仕,再也无忧啊!!”
“都听说了没有,这书籍最早乃是出自陛下十六皇子,明王之手,吾等也不能忘记明王之恩啊!!”
……
深夜,世家王府。
“殿下,如今太子离奇身陨,将是你的天大好机会,若能拿到扬州大都督之位,解决灾荒,夺得政绩,将万无一失!!”
李泰一张肥脸都是欣喜之色,“当真是天助我也,如今那些王兄皆不堪大用,太子之位,已非我莫属!!”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殿下,若你真当成为太子,还望谨记,必须得将这书库之事握于手中!”
一件隐秘的密室里,王珪看着李泰语重心长开口。
这几日,书库之事可是让世家都慌了,若不是还有李泰这枚棋子,世家早就坐不住了!
“先生放心好了,此事关乎重大,本王自不会让他人得逞。”
李泰那胖胖的肥脸充满着奸诈,别看他平日里不争不抢,内地里可早已拉帮结派了。
比起李承乾,他更加聪明,比起李恪,他更懂得隐忍!
王珪作为李泰的老师,那关系自不用多说。
如今,总算是熬出头了,这几日可都是心花怒放。
李泰内心,简直要笑开花了。
“明日,还望先生主动请缨,就看先生了。”
李泰又不忘提醒,王珪连连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道:
“魏王殿下,最近明王,好似非常得陛下赏识,是否得提心一些……”
“就那贱种?”
李泰脸上浮现不屑,嗤笑一声:
“除非父皇瞎了眼,否则绝不会把那贱种放在心上!!”
“也对。”
王珪点点头,旋即笑道:
“那明日就坐等殿下成为大都督,早日获得大功,继任太子,荣登大统之位!!”
……
今日,是太子和吴王出殡之日。
甘露殿,李二脸色疲惫的回来了,见身后还跟着众大臣和皇子,挥了挥手道:
“今日诸位也累了,便先都回去吧。”
众臣面面相觑,刚欲离去,这时王珪突然站了出来,
“陛下,这几日操劳太子与吴王后世,国事拖延许多,扬州近日旱灾日渐严重,急需大都督上任,还请陛下下旨。”
李二皱眉,关于扬州大都督之事,之前他曾允诺赏给围猎夺魁者。
可如今,还赏个鬼啊?
“陛下!微臣附议,此事不容再拖,否则百姓动乱,后果不堪设想。”
身后,萧瑀等人皆是出列附和,房玄龄等人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扬州都督事关重大,该派谁担任。”
魏征突然开口了。
各州都督,一般只能有皇室子弟担任。
于是,下方十几个皇子皆是打起了精神,支绫起了耳朵。
李二也点点头,知道此事不能再拖,道:“尔等,觉得朕的皇子,哪个合适?”
众臣相视一眼,还是由王珪率先出列,道:
“陛下,魏王殿下素有仁慈爱民声誉,曾任越州都督,经验丰富更深得民心,臣举荐魏王殿下!!”
此话一出,萧瑀,封德彝等臣也是出列,几乎八成的文官站了出来,异口同声道:
“臣附议,扬州事关重大,需能才担任,魏王殿下,当之无愧。”
四周的皇子有些急眼了,但又无可奈何,李泰嘴角勾起,高昂起头,拱手道:
“诸位大臣过誉了,本王不过是尽职责之事而已,父皇,臣愿前往扬州,以安民心!!”
话落,李二沉默了,扫了一眼房玄龄等人,
“尔等举荐何人?”
“这……”
房玄龄等人迟疑,如今太子和吴王身死,原来的党羽都没有了主心骨,哪还有举荐之人。
见此,李二眉头皱的更深了,扫了一眼几个儿子,突然发现李长青没在,“明王何在?”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