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祁连 30、喜事(1/2)
李岘等了七年,终于等来了甜菜大面积收获的季节。
李家庄园里的甜菜种植面积终于从三亩扩大到了三千亩,他准备留下一千亩地留种,剩下的两千亩地的收获全部用来制糖。
在这个时代,食糖还是昂贵的奢侈品,每斤白糖的售价高达一百五十钱,除了在岭南广西路那边时有进贡,市面上很少有白糖甚至是红糖出售。古代人制糖的工艺倒不算落后,知道用木炭颗粒在糖水中去脱色,然后熬制出白糖来,李岘唯一的改进是使用了水轮机所带动的榨汁机。
这个倒不是很困难,榨甜菜的机械甚至比榨油机还要粗糙一些,只要把榨好的糖汁经过活性碳过滤之后,放在锅里熬成半干,然后倒入容器中晒干即可。
许多工匠是熬过麦芽糖的,整个工艺并不用李岘过多的指挥。
他唯一要操心的是甜菜的贮存,毕竟两千多亩地的甜菜产量将近三千五百吨,制糖作坊需要有足够的地窖。
李岘原本的计划是女真人会全力追击逃脱的北辽部落,这样能延缓侵宋的时间,可是金主完颜旻的去逝却让他的打算完全落空了。
萧太后、耶律大石和萧干为首的北辽小朝廷算是逃过了一劫,基本上在漠北和金山左右、翼之水一带站稳了脚跟。由于不时有契丹部落前去投靠,所以实力增长很快。现在萧遏鲁带着三千骑兵越过金山,抵达了折罗曼山{天山}西北的益离河谷,开始收拢在辽圣宗年间为支援高昌国而迁到西域的契丹和阻卜、鞑靼部落。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逃难的耶律大石正是借助这些部落的支持建立了西辽,但现在,有消息说耶律大石有可能被推举为北辽皇帝,但前提是现在掌权萧太后肯下嫁给他。北辽朝廷现在已经聚集了不少逃难的契丹、奚部和乙室贵族,皇室的成员也有好几个,耶律大石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的稳固。
主要是萧干现在手上的人马最多,不过萧干却很信任在他看来最有学问的耶律大石,能不能笼络住奚院大王萧干,这非常考验耶律大石的智慧和耐心。
赵佶派往北地与北辽联系的使者被金人给捉住了,但是李岘派出的人走的是西域从若羌绕道哈密力,再前往金山的路线,金国人手再长也够不到这种地方。于是萧太后和耶律大石就接到了李岘捎来的口信:如果北辽能从西夏人手上讨要到瓜、沙二州,李岘将会与他们建立起一条稳固的铁、茶贸易路线。
李岘当然不会在纸上写什么东西,让西夏人抓到什么把柄。
这个建议当然对急需茶叶、纺织品和铁器的北辽小朝廷很有吸引力。
现在的北辽只有十五万多一点的军队,虽然在内心里极度害怕女真人,却没有理由会惧怕西夏人。
一天的时间确实很短,下午在田间巡视了一番收获的甜菜,又到制糖工坊里检查了一下新挖的地窖,还没等第一锅糖稀熬制出来天就黑了。
李岘吩咐张成等第一锅糖稀熬出来之后就先送到家里在一罐,他准备亲自动手整出几种甜食出来。
相比于整个大宋,陇右及周边的兴元府和凤翔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如同是润物的春风,无时不刻都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的。比如陇右人现已经开始习惯了使用铁器,即使是普通人家每隔几天也会吃上一顿肉食。由于牲畜的存栏数很高,猪肉的价格比内地要便宜一些,而这一地区本身的牛羊肉价格就远低于内地。
李岘用六年的时间向大宋国的官僚们证明出产同样数量的牛肉要比羊肉节省百分之三十的饲料,牛肉的禁令首先在牧区被废止了,其后有些农户发现喂养肉牛也是有利可图的生意,于是推动了陇右地区养牛产业。
肉牛和奶牛活动范围并不大,养殖主要依靠圈养,这与养羊有很大的区别,只要有一片活动空间就行,主要是依靠牧草、饲料的种植和投喂,而羊群和马群却需要有足够广阔的牧场。与迅速增加的肉类产量相比,作为农牧混合区的陇右肉价并不算低,主要是普通农户的收入在这几年已经增加了近三倍,消费能力也有很大的增加。
越来越普及的水利灌溉设施让农田的产量增加了一倍,另外就是随着工坊越来越多,人们在农闲时也又有了一份副业收入。
陇右的本地人并没觉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只是知道比过去要过得好了一些,但是在那些饱受饥饿之苦,从河北和山东“发配”过来的新移民眼里,陇右人的生活就和天堂里也差不了多少。
这让这些原本为自己的生存而忧心忡忡的人们迅速地安定下来。
凭心而论,若是单论农耕技术和工匠手艺,无论是河北人、山东人,还是那些来自南方的浙江人、蜀中人都要比陇右的本地人要强得多,就更别提这里还有大量的土蕃人和羌人了。
汉人地主们的富足也让那些草原上的部落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李家庄园里的甜菜种植面积终于从三亩扩大到了三千亩,他准备留下一千亩地留种,剩下的两千亩地的收获全部用来制糖。
在这个时代,食糖还是昂贵的奢侈品,每斤白糖的售价高达一百五十钱,除了在岭南广西路那边时有进贡,市面上很少有白糖甚至是红糖出售。古代人制糖的工艺倒不算落后,知道用木炭颗粒在糖水中去脱色,然后熬制出白糖来,李岘唯一的改进是使用了水轮机所带动的榨汁机。
这个倒不是很困难,榨甜菜的机械甚至比榨油机还要粗糙一些,只要把榨好的糖汁经过活性碳过滤之后,放在锅里熬成半干,然后倒入容器中晒干即可。
许多工匠是熬过麦芽糖的,整个工艺并不用李岘过多的指挥。
他唯一要操心的是甜菜的贮存,毕竟两千多亩地的甜菜产量将近三千五百吨,制糖作坊需要有足够的地窖。
李岘原本的计划是女真人会全力追击逃脱的北辽部落,这样能延缓侵宋的时间,可是金主完颜旻的去逝却让他的打算完全落空了。
萧太后、耶律大石和萧干为首的北辽小朝廷算是逃过了一劫,基本上在漠北和金山左右、翼之水一带站稳了脚跟。由于不时有契丹部落前去投靠,所以实力增长很快。现在萧遏鲁带着三千骑兵越过金山,抵达了折罗曼山{天山}西北的益离河谷,开始收拢在辽圣宗年间为支援高昌国而迁到西域的契丹和阻卜、鞑靼部落。
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逃难的耶律大石正是借助这些部落的支持建立了西辽,但现在,有消息说耶律大石有可能被推举为北辽皇帝,但前提是现在掌权萧太后肯下嫁给他。北辽朝廷现在已经聚集了不少逃难的契丹、奚部和乙室贵族,皇室的成员也有好几个,耶律大石的地位并不是特别的稳固。
主要是萧干现在手上的人马最多,不过萧干却很信任在他看来最有学问的耶律大石,能不能笼络住奚院大王萧干,这非常考验耶律大石的智慧和耐心。
赵佶派往北地与北辽联系的使者被金人给捉住了,但是李岘派出的人走的是西域从若羌绕道哈密力,再前往金山的路线,金国人手再长也够不到这种地方。于是萧太后和耶律大石就接到了李岘捎来的口信:如果北辽能从西夏人手上讨要到瓜、沙二州,李岘将会与他们建立起一条稳固的铁、茶贸易路线。
李岘当然不会在纸上写什么东西,让西夏人抓到什么把柄。
这个建议当然对急需茶叶、纺织品和铁器的北辽小朝廷很有吸引力。
现在的北辽只有十五万多一点的军队,虽然在内心里极度害怕女真人,却没有理由会惧怕西夏人。
一天的时间确实很短,下午在田间巡视了一番收获的甜菜,又到制糖工坊里检查了一下新挖的地窖,还没等第一锅糖稀熬制出来天就黑了。
李岘吩咐张成等第一锅糖稀熬出来之后就先送到家里在一罐,他准备亲自动手整出几种甜食出来。
相比于整个大宋,陇右及周边的兴元府和凤翔府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如同是润物的春风,无时不刻都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的。比如陇右人现已经开始习惯了使用铁器,即使是普通人家每隔几天也会吃上一顿肉食。由于牲畜的存栏数很高,猪肉的价格比内地要便宜一些,而这一地区本身的牛羊肉价格就远低于内地。
李岘用六年的时间向大宋国的官僚们证明出产同样数量的牛肉要比羊肉节省百分之三十的饲料,牛肉的禁令首先在牧区被废止了,其后有些农户发现喂养肉牛也是有利可图的生意,于是推动了陇右地区养牛产业。
肉牛和奶牛活动范围并不大,养殖主要依靠圈养,这与养羊有很大的区别,只要有一片活动空间就行,主要是依靠牧草、饲料的种植和投喂,而羊群和马群却需要有足够广阔的牧场。与迅速增加的肉类产量相比,作为农牧混合区的陇右肉价并不算低,主要是普通农户的收入在这几年已经增加了近三倍,消费能力也有很大的增加。
越来越普及的水利灌溉设施让农田的产量增加了一倍,另外就是随着工坊越来越多,人们在农闲时也又有了一份副业收入。
陇右的本地人并没觉得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改变,只是知道比过去要过得好了一些,但是在那些饱受饥饿之苦,从河北和山东“发配”过来的新移民眼里,陇右人的生活就和天堂里也差不了多少。
这让这些原本为自己的生存而忧心忡忡的人们迅速地安定下来。
凭心而论,若是单论农耕技术和工匠手艺,无论是河北人、山东人,还是那些来自南方的浙江人、蜀中人都要比陇右的本地人要强得多,就更别提这里还有大量的土蕃人和羌人了。
汉人地主们的富足也让那些草原上的部落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