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第506章 行医问道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第506章 行医问道(1/2)

    杨清心说:“呵呵呵,现在神仙多了,恐怕也知道了很多神仙的面貌,不过神与仙是不同的。”

    武则天:“哦?照你这样说的神仙又有什么不同呢?难不成是两种东西了?”

    上官婉儿笑道:“杨大人最会说笑了,这神仙怎么能啊?东西区分呢?那可都是神仙呀……”

    杨清心也不理会武媚娘的嘲笑,只是自鸣得意的解释道:“神与仙并非不可调和的对立存在,许多时候神作为神存在的同时也是仙人,仙也能同时作为神存在。……”

    武则天说:“神,常作为一种信仰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现象的拟人化。中国的神在分为“天神、地只、人鬼”三种的同时也有先天尊神与后天封神两类,先天尊神如三清,后天封神如关羽。”

    又说:”我觉得身就是人们崇拜的一些真实的英雄人物,或者对人类有贡献的人类,死后就被称为神仙了!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杨清心笑道:“,神是别人封的,仙,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称有特殊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仙不同于神有先天的存在,仙只能通过后天的修炼而成。”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把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不是佛教信徒的修行人)翻译成了仙人,也把佛陀翻译成仙人,比如:第七仙、大仙等。汉传佛教在翻译佛经和教义解说的过程中,将“仙”文化进行了捆绑和单方面的阐述,然而不同神化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不可以混淆对比。

    神仙世界真则为神仙,幻则为众生。古文字是巫家所创,用法上可能是集合该字读音的几种不同意思,字形上只得突出一种,其字形本义与一般含义不能画等号,只显示此义受创字者之重视。

    “真”在甲骨文里,上半部是“人”,下半部是“鼎”,鼎为高级祭器。孤立地看,难以确定其具体会意,但可确定其一个要点,即与“神人”有关,而联系后来的用法,其会意为,真即某种高人的神化,或大巫之超升。

    一说,真字从贞字变形而来。贞之本义乃卜问神灵,即通神以了解隐秘的本然事情。真与贞同类,皆通往超形世界。

    上官婉儿说:“那像我们这种对世界没有什么影响的人,只能修炼成仙,而不能被人分封为神了!要是修炼么了,要修炼什么法术呢?修炼什么信仰呢!”

    武则天心想,这杨清心,到底说的什么话呀!好多怎么自己都听不懂呢!

    武则天说:“杨公子,这些年,莫非不只是你行医,还问道修仙了?”

    杨清心笑道:“哈哈哈,我师父孙思邈,也是行医问道的,我只是继承师父衣钵而已,怎么太后有何指示?”

    武则天笑道:“呵呵,只可惜是道教不是佛教……”

    上官婉儿赶忙岔开话题,笑道:“神仙”《说文》曰:“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这里,天指神秘的超形世界,即形上界。”

    《庄子·大宗师》云:何谓真人?能登假于道者。可见,以真为登假于道,形而上者之谓道,它与《说文》看法本质一致。可见,动词真表示归本、归于本原世界,即本原化。从真字的几种。可知,其“义根”是本。

    在巫家两重世界观里,形下世界为不真,若论真幻对立则形界为幻,神界为真。可见,真字的古意便以形下世界为不真。据《汉书·yáng王孙传》,汉武时yáng王孙云:“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道教认为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道家认为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教徒既信道德,又敬神仙。

    武则天说:“那道教神仙如何分品级呢?”

    杨清心笑道:“道教神仙品级:第一品,九天真王;第二品,三天真皇;第三品,太上真人;第四品,飞天真人;第五品,灵仙;第六品,真人;第七品,灵人;第八品,飞仙;第九品,仙人。”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之不足也。”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梁陶弘景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