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第249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第249章 九天阊阖开宫殿,(1/2)

    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原的高地,居高临下,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王维有诗云:“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

    含元殿主要是举行大朝礼仪的场所。自龙朔三年{663年},唐高宗始听政于大明宫,含元殿便取代了太极宫承天门的地位。

    无论是大朝仪、还是皇帝上尊号、改元大赦,都属于含元殿的礼仪功用。除了用做礼仪,含元殿使用很少。见于史料的仅有宴燕群臣和策试举人。唐玄宗经常在含元殿大宴群臣,其中最著名的一是,“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庭,赐九十以上几、杖,八十以上鸠杖”,规模很大。

    唐玄宗还曾在开元八年{720年}、九年{721年},天宝元年{742年}、三年{744年}四次在含元殿策试举人。此是后话。

    宣政殿

    含元殿正北是宣政殿,为皇帝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

    宣政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

    宣政殿作为常朝的殿堂,是大明宫中轴线上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大唐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历史进程的诏令,都是从这里策划和发出的。此殿的主要使用情况如下:

    一、望朔受朝

    皇帝御宣政殿受朝,是经常的活动,它是望、朔视朝。

    二、常朝

    平时的常朝听政,并非每天都有,一般是皇帝和宰相根据情况决定几天一次朝会。

    三、皇帝亲躬

    宣政殿

    皇帝亲躬的典礼、仪式多在宣政殿举行,庆典结束后,一般都是登大明宫丹凤门楼宣布天下,并宣布大赦令。

    四、传授国玺及新帝即位

    在宣政殿也举行过太上皇向皇帝传授国玺及皇帝即位仪式的情况,诸如: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作为太上皇的玄宗,在宣政殿将国玺传授给肃宗。翌年元旦,玄宗又在宣政殿册肃宗尊号“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五、进行殿试举人

    皇帝经常在宣政殿进行殿试举人,例如: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即位未久的肃宗,在宣政殿对“文经邦国”等四科举人进行御前殿试。

    六、读时令

    读时令之礼创始于魏晋时期,即每年的立春、立夏、大暑、立秋、立冬五个节气,都要在御前读时令。节日这天,皇帝升御座,身穿与节气相应的服装。尚书令以下各就其位,尚书三公捧着时令宣读。唐时仍有沿袭,但是不那么严格了。

    七、每年五月一日大会群臣

    从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至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皇帝每年的五月一日都要在此殿大会群臣。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集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此是后话。

    八、接见番邦使节

    例如,贞元四年{788年}十一月,德宗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回纥的两位公主及宰相。

    杨清心接着道:“紫宸殿是大明宫的主角。”

    李治道:“哦?”

    杨清心引经据典道:“《唐六典》载:“紫宸殿,内朝正殿也”。

    紫宸殿

    紫宸殿位于宣政殿以北,是三朝制中的内朝,即“常日听朝而视事”的地方,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依据古制,宣政殿乃是“朔望视朝之所”,皇帝本应该在宣政殿议事,但由于“玄宗始以朔望陵寝荐食,不听政,其后遂以为常”,使得原本在朔望视朝的惯例,没有认真执行。改在紫宸殿听政,“百官侯朝于衙者{宣政殿},因随而入{紫宸殿}见”,即皇帝在紫宸殿听政,而百官在宣政殿外侯旨,听候传唤。

    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紫宸殿北有横街,街北即后妃居住的寝殿区。

    紫宸殿为第三大殿,是大明宫的内衙正殿,皇帝日常之间的一般议事,多在此殿,故也称天子便殿。

    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内庭建筑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称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麟德殿

    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