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 第六章 废然而返(1/5)
这一斤白盐卖到市面上,以道路远近,当地涨跌不同,售价也只要四到六枚铜钱不等。那十万盐引便是四千万斤白盐,若是售完便值二十四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就是折去进价、运输,以及转手给二级盐商的折扣,少说汪老板也要赚进十数万两银子。
这一回,文定可算为汪元海立下了赫赫功劳,当时汪元海见到对方拿出那幅一模一样的画卷,一度连自己都产生了怀疑。
好在有文定不疾不忙,从容应付对方四人的夹攻,最后虽说是借助了严编修的博识,可在场之人谁都听的出来,当时那四人仅是垂死挣扎,下场已经注定了是落败无疑。
明月楼的比试完结之后,西商悉数灰溜溜的走了,而徽商众人则被汪元海给留了下来。
汪元海将这整间酒楼包下三日,吩咐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酒菜,大开流水席。不论是认识不认识的,只要是肯赏脸进来的,都可以尽情的吃喝,仿佛是要这扬州府里所有的百姓都感受他这份喜悦,要让那些对手知道,这天下第一盐商的招牌不是平白得来的。
亲朋好友自然是免不了要来捧捧场,那些期望着在他的关照下发迹的商人们更是不会错过如此良机。
一下子,明月楼门前是车水马龙,客似云来,好不热闹,成了这几日扬州城里人人谈论又心驰神往之地。
而此时的汪园也是一派喜庆之气,汪元海没有留在明月楼里招呼客人,而是另外在自家的花厅设下了两桌酒宴,请来了十来人共庆此次胜利。
其中,贾知府等三位大人自然是缺少不了,文定这有功之人也是位列其间,再就是好像沈立行那样亲近的叔伯兄弟,还有两、三位至交好友。比起眼下喧闹的明月楼来,这里可是冷清了许多,就连这两桌席位也仅是勉勉强强,一旁上菜斟酒伺候的下人们都要多过他们在座之人。
不过文定却知道,能挤进这十来人里面的,除了他自己,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不过是借助了此次比试的机遇,不然此刻恐怕连明月楼里都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繁华了千年的扬州,菜色也是不同凡响,其风味主要是清淡适口,碱中微甜,在华夏美食中自成一派,常为世人所称道。
别看这仅仅是家宴,规格可比那明月楼要高上许多。文定在路上就听沈立行介绍过,扬州美食的精湛之处,不在那一座座华丽的酒楼、菜馆,而是各个大商人的家里。
扬州汇集了天下间最多商人的同时,也汇集不可计数的财富,慕名而来的大厨妙手自然也是大大超越了他处。
喜好美食又好讲排场的商人们,纷纷出巨资将那些个出名的大厨聘请到自己的府中,不但可以一饱自己的口腹之欲,适当的时候又可以当作招待亲友,巴结官吏的巧妙手腕。
文定虽然在汪府里住了不少的日子,可到了今日才是头一次品尝汪府大厨的手艺。这大厨除了像今日这样的宴席会露一手外,平常只用打理汪元海及其少数几个内眷的膳食。
‘糟白鱼’、‘清蒸白鱼’、‘跳丸炙’、‘汤浴绣丸’、‘三丝鱼卷’、‘象牙里脊’…一道道鲜美的菜肴盛了上来,经这位大厨亲手烧制出来的维扬菜果然是不同凡响,比起外面菜馆的师傅们更胜在汤清见底,汤浓如乳,淡而不薄,浓而不腻。
文定不由得暗叹,这扬州府里的商人们经过了千年的磨练,果然是有其独特之处。这几年他也算是走过了不少的地方,见过各地不少的商人,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他们从里到外透露着一股大气。
做买卖时赚得盆满钵溢,花消起来则更是不计后果。在旁的地方,虽然也有许多出手阔绰的商人,可那种阔绰不过是自家的银子富足之后,随手花消的小钱而已。
哪儿的商人也不会像扬州这个地方,会有这么多花钱的种类,这么些享受的渠道。仿佛他们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享乐,而不是像别人般为的是儿女家庭,为的是瓜瓞绵绵,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他们才不会去关心,要的就是此番的酣畅痛快。
以前在汉口之时,文定对于沈立行大把大把的抛洒银钱便深深感到不解,总是暗自奇怪,难道银钱于他而言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不成?可自从来到扬州之后,他总算是明白了,这扬州府里的商人大都如此。
试想好像汪园这样的宅子,若是在扬州城以外,除了王爷府、公爵府之外,还有哪户百姓家会花这么多的心思,这么大的气力建造自己的家宅,仅是石料一项,就有褐黄石、太湖石、雪石、斧劈石、黄石、鹅卵石等等等等。可在扬州,不输于汪园的府宅少说还有上十处。
听沈立行介绍,当年修造之时不但是花费了百万巨资,光是每年的修缮所需的费用,都是动辄数万两银子,让文定当场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可在扬州府里,这些就是风尚,就是身分的象征,如果某人没去遵从,反倒显得其人尚且不够分量。而商人本身的形象也是一种无形的招牌,如若不然,那些看似旁人寻常的猜忌,也会给其人带来致命的打击。有时环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这一回,文定可算为汪元海立下了赫赫功劳,当时汪元海见到对方拿出那幅一模一样的画卷,一度连自己都产生了怀疑。
好在有文定不疾不忙,从容应付对方四人的夹攻,最后虽说是借助了严编修的博识,可在场之人谁都听的出来,当时那四人仅是垂死挣扎,下场已经注定了是落败无疑。
明月楼的比试完结之后,西商悉数灰溜溜的走了,而徽商众人则被汪元海给留了下来。
汪元海将这整间酒楼包下三日,吩咐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酒菜,大开流水席。不论是认识不认识的,只要是肯赏脸进来的,都可以尽情的吃喝,仿佛是要这扬州府里所有的百姓都感受他这份喜悦,要让那些对手知道,这天下第一盐商的招牌不是平白得来的。
亲朋好友自然是免不了要来捧捧场,那些期望着在他的关照下发迹的商人们更是不会错过如此良机。
一下子,明月楼门前是车水马龙,客似云来,好不热闹,成了这几日扬州城里人人谈论又心驰神往之地。
而此时的汪园也是一派喜庆之气,汪元海没有留在明月楼里招呼客人,而是另外在自家的花厅设下了两桌酒宴,请来了十来人共庆此次胜利。
其中,贾知府等三位大人自然是缺少不了,文定这有功之人也是位列其间,再就是好像沈立行那样亲近的叔伯兄弟,还有两、三位至交好友。比起眼下喧闹的明月楼来,这里可是冷清了许多,就连这两桌席位也仅是勉勉强强,一旁上菜斟酒伺候的下人们都要多过他们在座之人。
不过文定却知道,能挤进这十来人里面的,除了他自己,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不过是借助了此次比试的机遇,不然此刻恐怕连明月楼里都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繁华了千年的扬州,菜色也是不同凡响,其风味主要是清淡适口,碱中微甜,在华夏美食中自成一派,常为世人所称道。
别看这仅仅是家宴,规格可比那明月楼要高上许多。文定在路上就听沈立行介绍过,扬州美食的精湛之处,不在那一座座华丽的酒楼、菜馆,而是各个大商人的家里。
扬州汇集了天下间最多商人的同时,也汇集不可计数的财富,慕名而来的大厨妙手自然也是大大超越了他处。
喜好美食又好讲排场的商人们,纷纷出巨资将那些个出名的大厨聘请到自己的府中,不但可以一饱自己的口腹之欲,适当的时候又可以当作招待亲友,巴结官吏的巧妙手腕。
文定虽然在汪府里住了不少的日子,可到了今日才是头一次品尝汪府大厨的手艺。这大厨除了像今日这样的宴席会露一手外,平常只用打理汪元海及其少数几个内眷的膳食。
‘糟白鱼’、‘清蒸白鱼’、‘跳丸炙’、‘汤浴绣丸’、‘三丝鱼卷’、‘象牙里脊’…一道道鲜美的菜肴盛了上来,经这位大厨亲手烧制出来的维扬菜果然是不同凡响,比起外面菜馆的师傅们更胜在汤清见底,汤浓如乳,淡而不薄,浓而不腻。
文定不由得暗叹,这扬州府里的商人们经过了千年的磨练,果然是有其独特之处。这几年他也算是走过了不少的地方,见过各地不少的商人,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他们从里到外透露着一股大气。
做买卖时赚得盆满钵溢,花消起来则更是不计后果。在旁的地方,虽然也有许多出手阔绰的商人,可那种阔绰不过是自家的银子富足之后,随手花消的小钱而已。
哪儿的商人也不会像扬州这个地方,会有这么多花钱的种类,这么些享受的渠道。仿佛他们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享乐,而不是像别人般为的是儿女家庭,为的是瓜瓞绵绵,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他们才不会去关心,要的就是此番的酣畅痛快。
以前在汉口之时,文定对于沈立行大把大把的抛洒银钱便深深感到不解,总是暗自奇怪,难道银钱于他而言有什么解不开的仇怨不成?可自从来到扬州之后,他总算是明白了,这扬州府里的商人大都如此。
试想好像汪园这样的宅子,若是在扬州城以外,除了王爷府、公爵府之外,还有哪户百姓家会花这么多的心思,这么大的气力建造自己的家宅,仅是石料一项,就有褐黄石、太湖石、雪石、斧劈石、黄石、鹅卵石等等等等。可在扬州,不输于汪园的府宅少说还有上十处。
听沈立行介绍,当年修造之时不但是花费了百万巨资,光是每年的修缮所需的费用,都是动辄数万两银子,让文定当场惊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可在扬州府里,这些就是风尚,就是身分的象征,如果某人没去遵从,反倒显得其人尚且不够分量。而商人本身的形象也是一种无形的招牌,如若不然,那些看似旁人寻常的猜忌,也会给其人带来致命的打击。有时环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