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帅与少帅:张作霖与张学良全传 第二章 善于攀缘的青藤(1)(1/7)
一
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长期在中国东北盘踞、相互争夺的日俄两强大打出手,在中国的土地上打开了日俄战争。
一开始,这场战争呈现胶着状态,日俄两强在辽西一线展开拉锯战,当地巨匪金寿山、冯德麟、杜立三都是日俄双方竭力拉拢争取的对象,而这几个巨匪支持哪一方,也都旗帜互鲜明。带兵驻扎在这一带的清军管带张作霖,又有不同。他像一条善于钻营的游蛇,表面上奉命中立,实际上却在一边暗暗窥测方向,期望找到上爬,发展自己势力的好机会。
战争初期,张作霖看来,俄军势力大些,他就一株墙头草,倒向俄方,而他的倒又不是明确的,而是暗中秘密向俄军提供一些情报、粮草,换取俄军的枪械钱财和好感。可是不久,战争的天平向日本人倾斜,有奶便是娘,张作霖这就转变态度,倒向了日军。他掩护过日本间谍、向日军递给送情报……尽管当时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清廷小军官,但他以他的精明、潜力,很快引起了敏感的日本关东军注意。
随着日本人取得的战争优势,张作霖倒向日本人的立场也开始明朗,双方关系日渐密切,日本关东军方面给张作霖相应的回报。
一年后,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而结束。就像赌场上的一场豪赌,有赌博基因的张作霖这一把大赌赌赢了,左右逢源的他,实力得到快速提升。1905年,张作霖虽然还是名义上的一个清军统领,但已经不一般了,他的部队由过去一个营扩展到了三个营、次年,膨胀为五个营;而且他的部队远较一般清军装备好,战斗力强。
这时的张作霖,就像一根坚韧成熟、攀援到相当的高度的青藤。身处辽西的他,高高地探出头来,越过原有的攀援物,朝东三省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点奉天看去,他这一次看中了朝廷新派来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清末朝廷干吏,不仅深受朝廷信任、器重,而且是个文人,很有学问,身上有种文人的酸气,清高而傲慢。张作霖知道,要攀上赵尔巽这棵大树不容易,得一步步来。他分成两步走,先将赵尔巽的红人,离他很近的顶头上司――新任总办张锡銮攀定。
这是个东北初夏的夜晚,夜已深了,这是非常好睡的时间。然而,张作霖却毫无睡意,在卧室里踱来踱去,想着心事。明天,张总办要来他的驻地巡视阅兵,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巴结上司往上爬的绝好机会。该怎样下手呢?跳荡的烛光下,时年32岁的张管带看起来成熟了许多,胖了些。穿一件薄薄的玄色缎面长袍,外罩一领金线描边坎肩的他,现在不仅有了一定的权,还很有钱,但他仍然崇尚节俭。在他这间虽然宽敞但简洁的卧室里,仅一桌一炕几把黑漆太师椅而已,可插四只蜡烛的莲花形烛台上,只点插了一只大红蜡烛,屋里光线有些黯淡。张作霖踱到窗前突然站住,凝神沉思,身姿挺直。黯淡的烛光中,他的身姿在地板上拖得长长的,整个看去,他不像个职业军人,倒像个读书人在夜深人静中构想什么华章妙文。
张锡銮出现在他思想的屏幕上:年近花甲的张总办是有些来历的。很受赵尔巽器重的张锡銮、出生于浙江钱塘江畔,文韬武略,走南闯北,仕途也顺:1875年任通州凤凰厅候补道,1894年升任东边道训练新军,次年率军在宽甸一带同寻衅的日军作战取得小胜。突然他灵机一动,张总办就像他一样有个嗜好:爱马,特别爱战马、好战马。
我何不投其所好,送张大人一匹战马、好马,以此向他靠近呢!思想上一旦开窍,其间送马的过程、种种细节,紧接着就了然于胸、成竹在胸了。他是兽医出生、爱马、懂马,恰好日前他派人去口外买了几匹好马,其中一匹堪称良骥,送这匹良骥给张大人,肯定成。
这是一个清亮的早晨。在红日初升,万道霞光中,知府曾韫陪着新任总办张锡銮、亦步亦趋上了离地两尺高的检阅台、检示张作霖的部队。
“敬礼!”台下,早就带着部队而来列队恭候大人检阅的张作霖大步迎上前去,唰地一声从刀鞘里抽出刀来,向总办大人行了一个漂亮的劈刀礼,拉长嗓子一声:“请大人检示!”
身穿仙鹤图案官服、头戴标有二品顶戴官衔的伞形红缨帽的总办大人很俨然地往台上当中一站,相当矜持地摸摸颏下那把山羊胡,眯缝起眼睛,用审视的目光看了看台下待检的张部官兵。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