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第三十三节 黑海岸边(1/8)
草原上的风越来越大,将那些深及膝盖的青草吹出一阵一阵的绿色波浪。
不远处的河里,也泛起阵阵涟漪,河里白色的浪花与岸上那绿色的波浪交汇在一起。
河的北岸,远远的腾起许多黑烟,那狂暴的风也没能将其吹散。
一阵又一阵的隆隆声从那里传来,随着风被带到了河的南岸。
在河的南岸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兵营,而在这座兵营的前方,紧临着河岸的地方,则是一组密集的阵地,阵地前方那生锈的铁丝网,铁丝网后的那长长的战壕,还有那士兵们手中黑洞洞的枪口,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到异常压抑和紧张。
战壕中的士兵目不转睛的盯着河对岸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在长长的战壕中,每隔一段距离,便架设着一挺水冷机关枪,一些手持步枪的士兵簇拥在机关枪的附近,保护着机关枪正副射手的安全。
在战壕的后边不远处,则是一些散兵坑,每一个散兵坑中都摆放着一门架设好的迫击炮,炮手就蹲在迫击炮的旁边,紧张的注视着河对岸的动静,他们的身边,放着已经被打开的炮弹箱,里面的炮弹摆放的整整齐齐。
这里是林清华的中军大营,同时也是他的指挥部,每一个必要的命令都由这里发出,并被很快的送到河北岸的前线。
当从朋楚克的嘴里知道“雅利安圣教”军队可能已经抵达乌克兰草原的消息后,林清华立刻改变了自己原定的行军计划。
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在抵达乌拉尔河东岸之后,他将派遣一支北线部队,向北行军,前往乌拉尔河的上游地区,也就是乌拉尔山的西部一带,这支部队的使命很简单,那就是击败那里的可能敌人,并在合适的地点建立营寨和居民点,而且立刻动手,用携带去的工具和材料,在那里修建两座大型堡垒,为今后战略计划的实施做准备。
林清华本来是打算留在乌拉尔河东岸等待那支北线部队的消息的,但现在他却不能再等了,他立刻下令将大军分为两支,一支为前锋,而另一支则作为辎重队和后卫,跟随前锋而行,同时他还派出骑兵,向陈唯一率领的北线部队通报最新的情报和自己的动向。
前锋部队行进速度很快,因为林清华知道,在这个时候,必须分秒必争,若想顺利的建立战略缓冲地带,就必须抢在对手之前占领重要的战略要地,扼住对手东进通道。
在朋楚克的引导下,中国部队很快就跃过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广阔草原地带,并沿着顿河向西南方快速推进,直到遇到了敌人。
中**队的前锋部队是在顿河靠近黑海的入海口附近遇到“雅利安圣教”的军队的,因为就在这个地方,在离顿河入海口不远的河的北岸,紧挨着乌克兰东部的一小片丘陵地带,“雅利安圣教”的军队正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的要塞。
这座要塞本来是奥斯曼帝国位于黑海以北的前哨基地,当“雅利安圣教”与奥斯曼帝国正式结盟之后,“雅利安圣教”便开始打起了这里的主意,不过,由于奥斯曼帝国的素丹并不是傻子,他也知道控制住这里的重要性,因此,开始时并没有将这里交给“雅利安圣教”管理。
但后来形势起了变化,由于波兰的残余军队被撵到了乌克兰一带,因此,本来就对这里控制薄弱的奥斯曼帝**队立刻陷入混乱与惊恐之中,他们中的精锐部队早就被调到了帝国的东部边境地区,去抵抗波斯人,并援助陷入绝境的乌兹别克汗国,因此,现在的这里立刻变得异常空虚,面对着波兰军队的猛攻,这座扼守顿河入海口的城堡顿时变得亟亟可危。
“雅利安圣教”追兵的到来解除了奥斯曼帝国前线军队的危局,他们消灭了围攻城堡的波兰残余部队,并顺利的占领了附近地区。
在“雅利安圣教”接下来的威逼利诱下,奥斯曼帝国的素丹不得不将这座城堡让出去,以便换取“雅利安圣教”更多的援助。
当中**队的前锋部队在河的南岸发现“雅利安圣教”军队的侦察警戒部队的时候,“雅利安圣教”的指挥官也得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东方军队到来的消息,于是,遭遇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参加这场战役的一共有四支军队,唱主角的是中国镇虏军主力部队和“雅利安圣教”守卫部队,而唱配角的则分别是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骑兵和“雅利安圣教”的盟友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逐步升级的遭遇战中,谁更有勇气,谁更有决心,谁的胜算就会更大,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战斗的第一枪是在五天前打响的,无人知道是谁开了这第一枪,但是,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的激烈。镇虏军的参战兵力最开始为八万人,后来逐步增加到了十二万人,此外还有少量民兵部队提供后勤、侦察与警戒支援。
而他们的对手,“雅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不远处的河里,也泛起阵阵涟漪,河里白色的浪花与岸上那绿色的波浪交汇在一起。
河的北岸,远远的腾起许多黑烟,那狂暴的风也没能将其吹散。
一阵又一阵的隆隆声从那里传来,随着风被带到了河的南岸。
在河的南岸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庞大的兵营,而在这座兵营的前方,紧临着河岸的地方,则是一组密集的阵地,阵地前方那生锈的铁丝网,铁丝网后的那长长的战壕,还有那士兵们手中黑洞洞的枪口,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人感到异常压抑和紧张。
战壕中的士兵目不转睛的盯着河对岸的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在长长的战壕中,每隔一段距离,便架设着一挺水冷机关枪,一些手持步枪的士兵簇拥在机关枪的附近,保护着机关枪正副射手的安全。
在战壕的后边不远处,则是一些散兵坑,每一个散兵坑中都摆放着一门架设好的迫击炮,炮手就蹲在迫击炮的旁边,紧张的注视着河对岸的动静,他们的身边,放着已经被打开的炮弹箱,里面的炮弹摆放的整整齐齐。
这里是林清华的中军大营,同时也是他的指挥部,每一个必要的命令都由这里发出,并被很快的送到河北岸的前线。
当从朋楚克的嘴里知道“雅利安圣教”军队可能已经抵达乌克兰草原的消息后,林清华立刻改变了自己原定的行军计划。
按照他原先的计划,在抵达乌拉尔河东岸之后,他将派遣一支北线部队,向北行军,前往乌拉尔河的上游地区,也就是乌拉尔山的西部一带,这支部队的使命很简单,那就是击败那里的可能敌人,并在合适的地点建立营寨和居民点,而且立刻动手,用携带去的工具和材料,在那里修建两座大型堡垒,为今后战略计划的实施做准备。
林清华本来是打算留在乌拉尔河东岸等待那支北线部队的消息的,但现在他却不能再等了,他立刻下令将大军分为两支,一支为前锋,而另一支则作为辎重队和后卫,跟随前锋而行,同时他还派出骑兵,向陈唯一率领的北线部队通报最新的情报和自己的动向。
前锋部队行进速度很快,因为林清华知道,在这个时候,必须分秒必争,若想顺利的建立战略缓冲地带,就必须抢在对手之前占领重要的战略要地,扼住对手东进通道。
在朋楚克的引导下,中国部队很快就跃过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广阔草原地带,并沿着顿河向西南方快速推进,直到遇到了敌人。
中**队的前锋部队是在顿河靠近黑海的入海口附近遇到“雅利安圣教”的军队的,因为就在这个地方,在离顿河入海口不远的河的北岸,紧挨着乌克兰东部的一小片丘陵地带,“雅利安圣教”的军队正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型的要塞。
这座要塞本来是奥斯曼帝国位于黑海以北的前哨基地,当“雅利安圣教”与奥斯曼帝国正式结盟之后,“雅利安圣教”便开始打起了这里的主意,不过,由于奥斯曼帝国的素丹并不是傻子,他也知道控制住这里的重要性,因此,开始时并没有将这里交给“雅利安圣教”管理。
但后来形势起了变化,由于波兰的残余军队被撵到了乌克兰一带,因此,本来就对这里控制薄弱的奥斯曼帝**队立刻陷入混乱与惊恐之中,他们中的精锐部队早就被调到了帝国的东部边境地区,去抵抗波斯人,并援助陷入绝境的乌兹别克汗国,因此,现在的这里立刻变得异常空虚,面对着波兰军队的猛攻,这座扼守顿河入海口的城堡顿时变得亟亟可危。
“雅利安圣教”追兵的到来解除了奥斯曼帝国前线军队的危局,他们消灭了围攻城堡的波兰残余部队,并顺利的占领了附近地区。
在“雅利安圣教”接下来的威逼利诱下,奥斯曼帝国的素丹不得不将这座城堡让出去,以便换取“雅利安圣教”更多的援助。
当中**队的前锋部队在河的南岸发现“雅利安圣教”军队的侦察警戒部队的时候,“雅利安圣教”的指挥官也得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东方军队到来的消息,于是,遭遇战不可避免的爆发了。
参加这场战役的一共有四支军队,唱主角的是中国镇虏军主力部队和“雅利安圣教”守卫部队,而唱配角的则分别是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骑兵和“雅利安圣教”的盟友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这场逐步升级的遭遇战中,谁更有勇气,谁更有决心,谁的胜算就会更大,谁就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战斗的第一枪是在五天前打响的,无人知道是谁开了这第一枪,但是,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的激烈。镇虏军的参战兵力最开始为八万人,后来逐步增加到了十二万人,此外还有少量民兵部队提供后勤、侦察与警戒支援。
而他们的对手,“雅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