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贵公子 第一百一十五章(3/4)
也就是说现在不管是大小世家,都拿不出太多的现钱来购买合兴泰出售的器械。而规模太小,大型世家也不愿意做,他们觉得这样有点儿跌份儿。而江南的各大钱庄经过了前两次的挤兑之后,已经元气大伤,此时就连各家以前存的钱都不能够全额支付,更何况是借款?
因此,富鑫银行的价值就凸现了出来。此时富鑫不但有充足的资本金,而且其大股东又是合兴泰,就算是富鑫没有足够的现银,也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来达到借贷的目的。反正各家借款大部分也是为了向合兴泰购买器械。这样连取钱和存钱这两道手续都不用了。
这招儿还是赵永泰跟后世的美国人学的。后世美国满世界贷款给别人,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些借款必须要购买美国的机械或者武器。这样美国人不但解决了国内企业的订单问题,还可以再赚一笔利息。这样兜一圈,其实这笔美元都没有出国境,就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加利息。好像没听说过美国有买哪家的国债的。这玩意儿保值吗?好像也不保值,但是为啥还有那么多国家买哪?想不明白啊!
这样,江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几家钱庄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被放上了最后一根稻草,然后“轰”的一声,几家存在了几十上百年的大型钱庄颓然倒下了。其背后的各个家族都来不及为此而伤心,就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工坊建造大军中。
要知道现在能享受这种待遇的还只是永和的加盟家族,对合兴泰高额的海贸利润各大家族一直都眼红不已。现在自己也有了这个机会,他们当然要抓紧这个机会了。至于他们那些没有加入永和的前盟友家族们:呃,兄弟,眼红真是种病,你们最好还是找大夫看看吧!
因此。合兴泰建造的水池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
虽然现在合兴泰只是对加入永和的家族开放了出售先进器械以及海贸业务,但这些家族的数量也不少。因此,各种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就变得紧张起来。
人力资源还好说。合兴泰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同时减少工坊的原料浪费,在赵永泰的提一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培训工匠学徒的学堂。所有新招募的工人都需要在这个学堂里学习一个月的时间,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以及各种专业器械的操作。最后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进入工坊,而不合格的人员将会根据其考核情况判定为重新学习或者转为其他工种,如筑路工人之类的。
这样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进到工坊后可以有效降低其不良率,提高上手速度。以前靠工坊里的熟练工带徒,效率不高,而且还会占用熟练工大量工作时间。毕竟这些熟练工也都基本上没有读过书,只会手把手进行教授,而且许多人也缺乏教授方法。
而这些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人进了工坊后只需要继续练习所学到的操作方法就行了,或者还能跟熟练工们学到一些小技巧。
合兴泰表示这些工匠可以提供一部分给各家族新建的相关工坊,不过要求工钱与合兴泰一致。这样一来,支持合兴泰大规模招募流民的家族也就更多了。这可比他们自己招人回去从头培养好多了。要知道就算是他们有相关工坊,那些工匠们也都没有使用过合兴泰的新式器械,又谈何培养?说不定家底少的家族直接还没开始正式生产就赔光了。
按照赵永泰的计划,这种学堂式统一进行初级培训的方式将推广到合兴泰的所有产业。当然了,不同的产业培训的时间也不一样。而且慢慢地还要开设中高级培训课程,逐渐把技工的培训体系建立起来,为以后真正的大工业时代做准备。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也是近代工业化的基础之一。
真正需要比较棘手的是原材料的解决。西方工业化时的圈地等行为为的就是工业原料的获得。当然了,像粘土之类的矿产原料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找人挖就行了。但是制作瓷器是一种真正的技术活儿,就算是进行系统培训,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训出来的,而且这样培训出来的工匠通常还是无法独立制作,还是需要在工坊里继续学习熟练。
因此世家们新建工坊多数都是选择纺织类的,因为这些工坊都是器械生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需求比较简单。他们只需要从合兴泰买回器械,再招募一批经过初级培训的工匠就可以开工了。但是棉麻丝的原料供应却又是最难解决的。毕竟土地就那么多,种了这样就不能种那样。这也是暂时不对全大明的世家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这个问题还是由永和来解决,由永和规划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合兴泰再次向各世家兜售台湾岛上的土地。这个时候世家们的热情就要高多了。毕竟现在江南地区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能够提供给他们,但现在他们计划中的工坊又迫切需要原料的支持。
至于他们现有的土地由永和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因此,富鑫银行的价值就凸现了出来。此时富鑫不但有充足的资本金,而且其大股东又是合兴泰,就算是富鑫没有足够的现银,也可以通过转账的方式来达到借贷的目的。反正各家借款大部分也是为了向合兴泰购买器械。这样连取钱和存钱这两道手续都不用了。
这招儿还是赵永泰跟后世的美国人学的。后世美国满世界贷款给别人,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些借款必须要购买美国的机械或者武器。这样美国人不但解决了国内企业的订单问题,还可以再赚一笔利息。这样兜一圈,其实这笔美元都没有出国境,就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加利息。好像没听说过美国有买哪家的国债的。这玩意儿保值吗?好像也不保值,但是为啥还有那么多国家买哪?想不明白啊!
这样,江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几家钱庄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被放上了最后一根稻草,然后“轰”的一声,几家存在了几十上百年的大型钱庄颓然倒下了。其背后的各个家族都来不及为此而伤心,就加入了轰轰烈烈的工坊建造大军中。
要知道现在能享受这种待遇的还只是永和的加盟家族,对合兴泰高额的海贸利润各大家族一直都眼红不已。现在自己也有了这个机会,他们当然要抓紧这个机会了。至于他们那些没有加入永和的前盟友家族们:呃,兄弟,眼红真是种病,你们最好还是找大夫看看吧!
因此。合兴泰建造的水池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
虽然现在合兴泰只是对加入永和的家族开放了出售先进器械以及海贸业务,但这些家族的数量也不少。因此,各种原材料和人力资源就变得紧张起来。
人力资源还好说。合兴泰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同时减少工坊的原料浪费,在赵永泰的提一下,专门成立了一个培训工匠学徒的学堂。所有新招募的工人都需要在这个学堂里学习一个月的时间,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以及各种专业器械的操作。最后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进入工坊,而不合格的人员将会根据其考核情况判定为重新学习或者转为其他工种,如筑路工人之类的。
这样经过简单培训的人员进到工坊后可以有效降低其不良率,提高上手速度。以前靠工坊里的熟练工带徒,效率不高,而且还会占用熟练工大量工作时间。毕竟这些熟练工也都基本上没有读过书,只会手把手进行教授,而且许多人也缺乏教授方法。
而这些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人进了工坊后只需要继续练习所学到的操作方法就行了,或者还能跟熟练工们学到一些小技巧。
合兴泰表示这些工匠可以提供一部分给各家族新建的相关工坊,不过要求工钱与合兴泰一致。这样一来,支持合兴泰大规模招募流民的家族也就更多了。这可比他们自己招人回去从头培养好多了。要知道就算是他们有相关工坊,那些工匠们也都没有使用过合兴泰的新式器械,又谈何培养?说不定家底少的家族直接还没开始正式生产就赔光了。
按照赵永泰的计划,这种学堂式统一进行初级培训的方式将推广到合兴泰的所有产业。当然了,不同的产业培训的时间也不一样。而且慢慢地还要开设中高级培训课程,逐渐把技工的培训体系建立起来,为以后真正的大工业时代做准备。系统化的培训方式也是近代工业化的基础之一。
真正需要比较棘手的是原材料的解决。西方工业化时的圈地等行为为的就是工业原料的获得。当然了,像粘土之类的矿产原料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找人挖就行了。但是制作瓷器是一种真正的技术活儿,就算是进行系统培训,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训出来的,而且这样培训出来的工匠通常还是无法独立制作,还是需要在工坊里继续学习熟练。
因此世家们新建工坊多数都是选择纺织类的,因为这些工坊都是器械生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需求比较简单。他们只需要从合兴泰买回器械,再招募一批经过初级培训的工匠就可以开工了。但是棉麻丝的原料供应却又是最难解决的。毕竟土地就那么多,种了这样就不能种那样。这也是暂时不对全大明的世家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这个问题还是由永和来解决,由永和规划各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合兴泰再次向各世家兜售台湾岛上的土地。这个时候世家们的热情就要高多了。毕竟现在江南地区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能够提供给他们,但现在他们计划中的工坊又迫切需要原料的支持。
至于他们现有的土地由永和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