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明朝贵公子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明朝贵公子 第一百一十五章(2/4)

和皇帝的大部分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合兴泰所受到的来自朝廷的压力。

        第二,农民军最主要的兵源和基础是北方各省数以百万计的灾民、流民。合兴泰以及现在江南各大商行大规模招募流民的行为正是在与农民军抢夺人力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的压力。因此现在不但朝会上很少有人再以此攻击合兴泰。而且连崇祯帝也默认了合兴泰等商行的这个招募行动。而当地的官员们更是举双手欢迎他们的大规模招募。

        第三,农民军对北方各省的世家大户造成剧烈冲击,对当地的农业和工坊生产破坏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合兴泰等江南商行削弱了北方的竞争对手,同时还为他们清扫出了大片空白的市场。当然了,目前这个市场的消费能力很弱,而且不稳定,还很危险。

        因此,合兴泰的核心成员们经过了多次的磋商之后,最后决定对此静观其变。不过为了减少损失,主要是永和其他加盟家族的损失,还是撤除了河南等地县一级的粮店。因为对于此时的农民军来说,县城基本上不成其为障碍,州城还能守一下,最安全的还是府城。当然了,如果农民军坚决要把某个府城攻下来,没有援军,那个府城也够呛。

        同时为了避免永和的加盟家族们产生抱怨,合兴泰首先向他们开放了海贸。不过其中许多家族都没有相关的生产能力,或者是其工坊生产能力很小,因此合兴泰还向他们开放出售新式的生产器械。这下这些家族们当然高兴了,那点儿粮店的损失算什么,一次海贸赚得就比这个多多了。

        以前他们就想加入合兴泰,可是十大家族打死不松口,大家也就只好继续种田卖粮了。好在有了合兴泰出售的新式农具,以及农场的新式管理方式,使得他们种田所得也比以前多不少,所以大家还能够忍得住或者说强行压制住了心中那份羡慕。不过现在合兴泰愿意放开口子让大家也在其中分一杯羹,他们怎么还能忍得住。

        因此大家纷纷计算家里的家财,看看到底能建多大规模的工坊。他们就不可能跟合兴泰一样。什么工坊都建了,只能选择一两种产品进行生产。要知道合兴泰的新式器械可不便宜。当然了,只要能顺利生产出东西,往海外一卖,一两年也就能把本儿给赚回来,以后就是纯利润了。这样的好事儿谁不干。

        而且合兴泰还宣布长期大量收购这些产品,价格上虽然是比海贸差一些,可胜在长久。要知道这年头做海贸一年也就那么一两回,平时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在家里积压着。钱真正赚到手还要等出海的船回来,把带回来的货卖掉之后才算。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一般的富户家族都很难承受得住。

        而且万一海船出事儿了,那很可能就是倾家荡产的结果。虽然现在四海的海船有海卫舰队护航,基本上不用担心海盗的问题,但是还有天灾不是。曾经做过或者正在做海贸的那些家族都知道,在海上遇到天灾的几率并不比遇到海盗少。历年来也有不少家族因为海贸损失而家道败落,甚至是倾家荡产。

        因此,把生产出来的东西直接卖给合兴泰就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对资金的占用,二来还减少了经营的风险。当然了,卖给合兴泰的利润肯定不能同海贸相比,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也完全可以收回成本。这对于一些求稳,不是那么贪心的人来说也是很不错的。

        江南的大户家族们通常都被称为家财万贯。当然,万贯只是一个比喻,他们的家产都是以十万两为单位计数的。不过中国人都有一个习惯。有了钱最先想到的就是购买田地。世家大户尤其如此,哪个家族要是家里没有个几百上千顷田地,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他家是地主。

        因此,各世家大族家里的家产,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田地。田地值钱,但是它并不能当做钱来用。而且各家也不会用田地来买东西。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要传承给子孙后代的,是家族的象征。不过除了田地,现在各世家大户并不能拿出太多的现钱。毕竟大户家族各项开支也很高,而且之前他们还购买了一部分合兴泰发售的股份。

        现在看到这些股份,不少人心里都忍不住腹诽:你们之前直接开放不就完了。非要先来这么一下,然后再开放。这不是诚心让我们心痒痒吗!虽然是这样想,但是大部分人也舍不得把这些股票卖了,先不说现在有谁会买,单是一年三成的纯利就已经让人舍不得了。

        毕竟海贸风险大,盈利周期长;卖给合兴泰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而且万一哪天合兴泰不收购了哪?而合兴泰股票的收益则是稳定、无风险,并且是纯利润。对于中小型家族或者比较保守的家族来说,合兴泰的股票就好比是另类的田地,也是可以传承子孙的。因此,如果合兴泰此时同时宣布说再次发行股票,还是会有许多家族愿意购买股票,而不愿意建工坊。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