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人亦醉---宋 > 第一卷 蝴蝶 第四十六章 钓铒

人亦醉---宋 第一卷 蝴蝶 第四十六章 钓铒(1/3)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老子。

        晨光刚刚在真定府大街小巷里闪动的时候,巷陌里已传来了铁牌子的敲打声了。

        来自寺院的行者、头陀,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沿门高叫着“普度众生救苦难诸佛菩萨”之类的佛家用语,同时,以他们平日练就的念佛的嗓音,大声地向坊里深处报告着现在的时辰……

        起初,报晓的本意是教人省睡,起来勿失时机念佛。这样,行者、头陀们在日间或当月,过节时便可以上门要相应的报偿了:施主将斋饭、斋衬钱赐予他们。由于行者、头陀所具有的唤醒痴迷的本色,加之他们每日恪守时间准确无误,日子一久,行者、头陀便成了职业的报晓者了。

        象往常一样,“晨喜”楼的小伙计许春牛打着哈欠,揉着睡意朦胧、惺忪的眼睛,把店门后的顶腰杠撤下。刚打开店门,就有一个客人迈步进了茶酒店。

        “客官,吃茶还是吃酒?若是吃茶,小的店常年备有金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龙井茶;若是要吃酒,小店有玉练槌、思堂春、皇都春、中和堂、珍珠泉、有美堂、雪腴、太常、和酒、夹和、步司小槽、。。。。。。”许春牛一边胡乱把客人让进了大堂,一边机械的背着这些早已背诵滚瓜滥熟的名目。

        宋代城市的酒楼已不是孤单的几个,而是一片片地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大酒楼就像母亲似的,又派生出许多小酒店,它们之间互相映照,互相补充,小酒店如众星拱月烘托着大酒楼,大酒楼自身无法实现的一些举措,又依靠着小酒店的灵活去实现。

        这些小的酒店,面食店唤“分茶店”,中小酒店唤“分茶酒店”,却和喝茶关系不大。“晨喜”楼说是分茶酒店,实际它并不卖茶,以卖酒为主,兼营添饭配菜。而之所以被冠以“茶”字,就是因为茶肆是相对于酒楼的另一大类在宋代城市中最为普遍的饮食店,易为广大市民接受。这些小的酒店承担了大酒楼不愿和不能承担的经营项目,使整个酒楼行业结构更为合理;另外,无论王公贵族、官宦子弟或者是贩夫走卒,都并非来专门喝茶,人们首先将茶肆交流感情之地和传递信息的中转之所。

        谁知道那客人却没有半点吩咐,只是在大堂之上找了张桌子坐下,呵呵的看着春牛,春牛使劲揉了揉眼睛,方才看清了来客。

        “宋掌柜的!”  春牛高兴的叫道,“您玉趾难踏贱地,如何这些时日也不曾来过?昨夜灯花报喜,不想今日贵客来临!快楼上雅座请!”  春牛顿时把一身的困倦扔到了九宵云外。

        “猴崽子,不过一个月不见,越发的嘴滑了。”那客人笑骂道,“你店里那坛子‘太百醉’可是没有卖与别人?快于我拿来,一路上好几天不曾吃酒,今日可以一醉了。”说着上了楼梯。

        “不瞒您说,前几日知府衙门里的几位‘二爷’(注一)打伙许了五十两银子,要买这坛‘太百醉’。小的高低不让,虽惹的几位‘二爷’不快活,吃了几记耳光,却也要留与您老受用。”  春牛一边跟着这位客人身侧,一边笑呵呵的随声附和。

        “只怕是别人出的价钱不满你的心思吧。”那客人哈哈一笑,也不管春牛尴尬的笑着,只顾往前走。

        那客人上了楼上,要了个单间雅座,凭窗四望。这里地界虽然不如一些大的酒楼开阔,却刚好坐落在真定知府衙门的左近,从楼上望斜处看,正好看见真定知府衙门朱漆的大门和申明\旌善亭。往左右看,却是阴阳学(注二)、医学(注三)、茶馆、药铺、酒家林林总总的开了一条街。那客人不住点头:“果然是个好地方。这秦梧也算是用了心思的。”

        刚想到这里,门帘挑起,从屏风外面走进一人,头戴四方巾,身上一袭青丝长衫,丝袜净鞋,却生的一脸的麻子,疙疙瘩瘩的。

        “宋掌柜!久未仰听贵音,别来无恙乎?”来人就是本店的掌柜秦梧。

        南处的细作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正规的义军建制,这类细作数量虽少,但由于是细心选拔又经过加强培训的,所以手段最是高明,往往被派遣到最紧要的去处办差;第二类是和义军有比较深的瓜葛的外围组织,这类细作大多数是义军以收买、要挟为手段而吸引进来的,他们一般在当地有很深厚的生活背景,一般都执行一地一县的坐探任务,也经常为过往的其他义军人员提供住宿和掩护;第三类就是收买的衙门里面的执事人等,主要是利用他们窃取重要的经济、军事、政治情报。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