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亦醉---宋 第一卷 蝴蝶 第十七章 人文(1/3)
——《周易.贲.彖辞》
春日的阳光照在身上,使人格外的庸懒,更何况是连日奔波的苏瑛。也不知道睡了多少时间,一阵孩童嬉戏的声音把苏瑛从周公那里拉了回来。几个衣衫不整的总角孩童在山坳中的空地里尽情地嬉闹着,他们的眼中似乎没有什么长久的忧郁和烦恼,虽然面黄肌瘦、满面的灰尘,但是总也不能阻挡孩童爱游戏耍闹的天性。苏瑛慢慢的坐起身来,微笑着看着那些孩童畅快地玩耍,不觉联想到自己的童年,那是个多么美好的纯真年代啊。打玻璃蛋子、滚铁圈、拉树叶筋、打水枪、翻画片、捉蜜蜂,甚至还有出格些的跳火堆,和幼时的小朋友每日里有多么的愉快,就是父母责骂,也不过是片刻的不快,只要一有游戏,哪里还有什么忧愁。
一个小球在孩童们的脚下翻滚着,带起一阵有一阵天真的笑声,或许还有些哭闹的声音,但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苏瑛本来童心为泯,一时间,被勾得心动,也一骨碌身翻起来,赶过去凑趣。
“苏教导!苏教导!”孩童们看见苏瑛过来,七嘴八舌的高兴的喊着。因苏瑛生的脸嫩,二十八岁的人只生的二十上下的模样,在孩童们眼中,苏瑛更像一个大哥哥。
“孩子们,你等这是在耍什么呢?”苏瑛笑嘻嘻的问道。
“踢行头”一个叫张小乙的孩童首先说了,鼻子上面兀自挂着两条黄龙。
“踢行头?”苏瑛看了这个小球,大约用十二块碎皮子缝制而成,碎凑十分圆,用脚踢了两下,俾腾跃而悠利,弹性也十分好,怎么叫做踢行头?猛的想起了“蹴鞠”二字,想来“踢行头”的是民间的说法。
“噢,如何耍?”苏瑛饶有兴致地问道。
“可以二人对踢,也可以多人对踢。”这回说话的是个叫曹胜的孩童说的,苏瑛认得,乃是曹林的儿子,生的虎头虎脑的,却不似曹林那么白净。
“怎么没有球门”又问道。
“有球门也踢得,没球门也踢得。”曹胜一面说到,一面拉住苏瑛的袖管,央求道:“教导叔叔与我们一并踢”。
这可是让苏瑛好生为难,虽然大学的时候,苏瑛也是校足球队的,但是自从工作以后,哪里有时间顾及这个爱好,球技早就荒疏了。可拗不住孩童们的央求,也是对后世足球运动天生的喜好,苏瑛也就乐滋滋的加入到了孩童们嬉闹的行列了。那曾想到,这样的蹴鞠竟多是以表现个人技巧为主的、非对抗的、娱乐性的表演性,接球和传球都改“踢”为“挟”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不同的姿势一套一套的耍弄。苏瑛那里会这些,直弄的歪三拐四的,好不狼狈,孩童们不是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原来教导叔叔不会踢行头!”
“栓儿好胡闹!”孩童们放肆的笑声终于惊动了一边忙事的妇女们,曹柳氏见苏瑛狼狈,一边叫着儿子的乳名,一边急忙赶过来训斥儿子。
“嫂嫂,都是不碍的。”苏瑛一边搽着汗水,一边笑道。
“叔叔本是做大事的,不想被这些孩童搅扰了”曹柳氏又说道。
“嫂嫂不知,这蹴鞠虽是小技。却是由来已久,与选练士卒、固养身体、教习战守大有益处,汉时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就把《蹴鞠》二十五篇列入兵书中。”苏瑛书生习气,不免又在拽文了。
“妾身不过一个妇道人家,终究不如叔叔学问大。不过叔叔看这耍戏有大用途,也要定个规矩,免的孩童们胡闹。”曹柳氏还相当开明。
“那是自然”苏瑛看着继续玩耍的孩童们,一边说着,一边发愁。孩童们大多是五七岁,这样的年龄放在平日,都已经在私塾先生处启蒙了。不想随山寨众人颠沛流离的。自己平日里只顾把后世的军事经验三三两两不成体系的教授给各级头目,却没有用心到这些孩童身上,不免一阵惭愧。
“嫂嫂,孩童们衣衫都已破烂了。前几日得了布匹,还是让被装作给他们添置些新衣物吧。”苏瑛不像是向曹柳氏说话,倒像是在补偿自己的过失。
“原是要禀明叔叔再做决定的,只是这些时日叔叔事忙,不免耽误了。”身为母亲,看着孩子身上还是破烂衣衫,曹柳氏黯然道:“今得了叔叔的令,自会用心。”一面低头走了。
望着孩童们继续耍闹的身影,苏瑛在考虑是否应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的问题了,仿造后世的教育体系,自然主要应当包括国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