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人亦醉---宋 > 第一卷 蝴蝶 第一百零三章 道术

人亦醉---宋 第一卷 蝴蝶 第一百零三章 道术(1/3)

        卿去谁可属国?安石可否?

        -----宋神宗

        霍延良就那么呆呆的座着,茫然不动,以至于朱长荀给他递过茶盏的时候,他居然连眼睛也没眨一下。

        “乡党,请用茶。”  长荀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这个小老头,不知道为什么他吓的如此木然了。

        “霍大叔不仅是乡党,而且是农会的知事,”苏瑛笑着指着长荀,说道:“你是押班副值,也别一天到晚象块木头一样矗在院子里,大事小情的,还须多机灵些。”

        “。。。。莫怪朱班头,莫怪朱班头。都是小老儿不晓事,初进了教导的府邸,不懂规矩,一时失了神。”  延良听了苏瑛温言细语,更是惶恐了,猛的醒了过来。刚要起身,却不知怎么的,又伸出一支手来,身体还弯着鞠躬的样子,一时间竟然十分慌乱。

        延良的家就在冯家大院隔壁,可是从来没有进过院子里一步。每天早晨上工的时候,他都能看见苏瑛穿戴整齐的从隔壁骑着那匹浑身雪白的马儿出发去巡视抱犊寨周围的义军驻地。每天中午或者是下午的时候,又能见到苏瑛带着一干小侍卫在田垄地头和种地的百姓手把着手拉家常、聊大天,一点也看不出这个年轻的书生竟然就是勾管着九万七千多口山民生计的教导。

        麦收的后半期,延良就隐隐的感到心里失了魂似的慌乱了,苏瑛熟悉的身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抱犊寨的兵营和田地中出现了。最紧张的时候,寨中的传言满天乱飞,说什么“教导身染重病,命可堪忧了。”  延良虽然表面上对这些传言嗤之以鼻,但却知道自己躲不过自己心里最深层的恐慌,这样的传言并不是孔穴来风,因为那天就是他在山道上发现苏瑛满身鲜血、奄奄一息的身躯的。

        “教导乃是得道之人,断断不会坏了性命的!”没外人的时候,每天延良都关起门来,躲在屋子里“梆梆”的敲着那个破木鱼,抽了风的向满天的神佛祈祷着苏瑛能封凶化吉,遇难成祥。

        可是当他今天再一次见到苏瑛的时候,还是不能相信这个活脱脱座在冯家大院后院的石着后面的,是那个后脑被尖锐的山石几乎砸穿了的苏瑛。

        “教导必定是神仙庇佑!”  延良吃寨念佛半世,虽然从没有见过神仙的一丝一豪的痕迹,但此时不由他不被自己的信仰所震惊。

        “我这里并不是什么府邸,”  苏瑛看着后院里一蓬蓬杂乱从生的杂草,轻声笑道:“霍大叔不用担心我发作他。只是我说他,须是让他知道当差的本事工夫却须从差使以外入手。”

        “教导唤小老儿来此,有什么吩咐,听凭教导直说。”  延良低着头,半边身子柱着拐杖,兴奋中带着不少的怯懦。他是第一次以农会知事的身份参与这样的会议,这恐怕是一个只知道从地里刨食的农民一辈子也想象不到的事情。

        “霍大叔还请安坐。”  苏瑛一招手示意长荀扶着延良坐好了,却把一纸禀事的札子晃了晃,丢在了石桌上,“在座各位都是大小执事,我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山区已经饿死不少人了。今日召集各位会议,就是要寻个法儿,保住大家的性命。”

        天上的太阳毒辣辣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窜到树顶上的知了又起劲的“吱吱”地鼓噪起来了。

        “天灾人祸,自古就是这样的。”程升化不禁抖动了一下肩膀,仿佛苏瑛的话一瞬间把这个小小的后院都给冻结了,“就是尧舜禹汤在世的时候,天下也不是常常死人的么?如今我义军粗定,这样的事情也无须教导过于担心,第一要务就是赈济百姓,安抚人心。”

        “人命关天。什么不要过于担心?就是赈济的套话你也说的一般,”  苏瑛一摆手,连眼都没抬,哆了口茶,“赈济自然是题中之意,可如何赈济?光打量着从那些大户手中挤出来的钱粮,能撑几日?”

        升化浑身一阵酥软,几天前自己挖空了心思,使尽了手段,方虎口拔牙般的得了些钱粮,却只是获得了一句“你耐烦,不怕琐碎”的考语。今日头一个说话,原是想打破一下僵局,却仿佛又被苏瑛的话揣了一个窝心脚,一肚子的话楞时被憋住了。

        “我细细算了一下,从大户打来的粮食,九万七千多口山民,大约每人能分一石又二十多斤,留下些应急了余粮,大约每人也就能分一石。按照每人每天七两算,大约能支撑一百六七十日。那时秋粮尚未有收成,这还真是个事。”曹林眉毛一皱,纤细的手指一个劲的挠头,“但是眼下赈济百姓的事却是一日都无法耽搁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