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伪皇帝 第六十章 国营经济(2/3)
方明德作为“财政大臣”,最了解这里面的情况,因此七王这么一说,他接着便明白了我发火的原因:“皇上,军户属员亲眷一向比兵士多了两倍,太祖太宗时因大汉初创,百废待兴,曾颁旨军户屯田以资军用。后来生民渐多,列位先帝为体恤百姓艰难便将屯田土地分与民户耕种,军户则只领朝廷饷银过活。这些年朝廷岁入减少许多,但军户因为剿匪防边等事大大增加,臣部也只好递减军户饷银了,这虽然苦了军户,却也是没办法的事。”
噢,这个我倒没想到,原来我一直以为军户从来都是只靠饷银过活的,原来太祖太宗们有过让他们从事农耕的先例。这样就好办多了,我可以用恢复祖宗规矩的名义安排军户的生业,在这事上就不用像改革税收那样怕群臣以不合祖制来阻拦了。
“库里现在困难朕和各位爱卿都清楚。”我坐回椅中说道,“不过这不是苦害军户的理由。方尚书,军户军户,那就是朝廷的兵员补充之地,苦了他们会使军士们不安心,军士们不安心,朝廷如何安定?方尚书,你想过这些没有?”
“这……”方明德为难了起来,“皇上,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臣部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银两来安抚他们。今岁岁入虽有增长,但若以这点增长来填补如此大空缺却是很难。可惜现在水旱田地开垦待尽,已无法再行太祖太宗屯田之法,唉,臣……”
“哎,皇上,”吏部尚书曾楚卿像想起什么似的说道,“方大人的话倒让臣想起一个办法,现在金国北缩,郑纪将军夺回大片失地,皇上已下屯田令,不如将一批军户调去屯田,这一则可以减轻朝廷压力,二则也可以防边固守……”
“不可,”七王爷截住了曾楚卿的话,“军户是随军安置的,郑将军已发九边各镇军户五十万和民户二十万屯边,这是镇民合一的法子,可起作用,但若是再调其他地方军户去屯边就得将相应各营同时调去,不然时间一长就会军心不稳。再说九边外现也没有多少土地可安置军户了,这个办法解决不了问题。”
史景隆附和道:“王爷说的是,曾大人把这事想简单了。”
嗯,意见提的差不多了,我也该说说自己的看法了:“太祖太宗实行军户屯田那是开国之初的法子,现在已无田可开,那么这屯田法便无法再实施。但太祖太宗体恤军户的心咱们还是要有的。你们想一想,是否可以以其他方式安置军户,使他们不成为朝廷的累赘?”这话再明白不过了,士农工商,军户当不了官,又无田可耕,那还能做什么?
曾楚卿这回又冒了头:“皇上果然英明,臣等想不到的,皇上全想到了。”
康大和很鄙夷的看了曾楚卿一眼,愤然道:“曾大人,那日是谁说的光会歌功颂德是佞臣?”
曾楚卿这才敛容道:“康太师恕罪,下官这是听见皇上金玉良言有感而发,并非献媚。皇上刚才说无田可屯,但却非无业可做。方大人,你月月为饷银的事发愁,何不变个法子,一次多给军户们些银子,也好打发他们。”
曾楚卿没把道理说清楚,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挤兑方明德,方明德鼻子都差点气歪了:“曾大人说的轻巧,多给些?难道是你替朝廷出?”
曾楚卿陪起了不是:“方大人恕罪,这事怪下官没说清楚。以方大人的聪慧还能听不出皇上的意思。皇上刚才是说‘无田可屯’,那么您可以将军户月发饷银分几批改为年发,如此一来,朝廷手里虽然暂时紧些,但军户却可以凭这些银子做点小买卖,他们自己能赚钱,您以后不就不用出这些饷银了嘛。”
“对对对,曾大人说的不错。军户不许做其他生业皆是因为朝廷不允其夺民田而起,时间一久众人便以为朝廷也不许他们做其他生业。”礼部尚书萧雨明明白过来,开始替曾楚卿解释,“现在朝廷可以对其资助,使他们做些小买卖养家糊口,果然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皇上英明……噢,太师大人,下官这也是有感而发,并非歌功颂德。”
曾楚卿和萧雨明合起伙来挤兑康大和,气的康大和白须乱颤,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曾楚卿和萧雨明说的是个办法,但这办法并不是最稳妥的,思想缜密的方明德马上就找出问题了:“皇上,曾萧两位说的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如此一来军户便成了虚名,于朝廷管理不利,另外,库中也难以一次拿出这么多银子襄助所有军户,若是按曾大人所说分几次给,那难免给后得者欠饷的印象,实在得不偿失,而且就每户军户的那一点年饷银根本就不多,去做什么小买卖也难说能撑持多久,此事……皇上还请三思!”
好,问题的症结都已经很清楚了,我点头道:“方爱卿说的不错。曾萧两位说的也不错,朕觉着一次派发确实不可行,而且还会造成军户流散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噢,这个我倒没想到,原来我一直以为军户从来都是只靠饷银过活的,原来太祖太宗们有过让他们从事农耕的先例。这样就好办多了,我可以用恢复祖宗规矩的名义安排军户的生业,在这事上就不用像改革税收那样怕群臣以不合祖制来阻拦了。
“库里现在困难朕和各位爱卿都清楚。”我坐回椅中说道,“不过这不是苦害军户的理由。方尚书,军户军户,那就是朝廷的兵员补充之地,苦了他们会使军士们不安心,军士们不安心,朝廷如何安定?方尚书,你想过这些没有?”
“这……”方明德为难了起来,“皇上,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臣部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银两来安抚他们。今岁岁入虽有增长,但若以这点增长来填补如此大空缺却是很难。可惜现在水旱田地开垦待尽,已无法再行太祖太宗屯田之法,唉,臣……”
“哎,皇上,”吏部尚书曾楚卿像想起什么似的说道,“方大人的话倒让臣想起一个办法,现在金国北缩,郑纪将军夺回大片失地,皇上已下屯田令,不如将一批军户调去屯田,这一则可以减轻朝廷压力,二则也可以防边固守……”
“不可,”七王爷截住了曾楚卿的话,“军户是随军安置的,郑将军已发九边各镇军户五十万和民户二十万屯边,这是镇民合一的法子,可起作用,但若是再调其他地方军户去屯边就得将相应各营同时调去,不然时间一长就会军心不稳。再说九边外现也没有多少土地可安置军户了,这个办法解决不了问题。”
史景隆附和道:“王爷说的是,曾大人把这事想简单了。”
嗯,意见提的差不多了,我也该说说自己的看法了:“太祖太宗实行军户屯田那是开国之初的法子,现在已无田可开,那么这屯田法便无法再实施。但太祖太宗体恤军户的心咱们还是要有的。你们想一想,是否可以以其他方式安置军户,使他们不成为朝廷的累赘?”这话再明白不过了,士农工商,军户当不了官,又无田可耕,那还能做什么?
曾楚卿这回又冒了头:“皇上果然英明,臣等想不到的,皇上全想到了。”
康大和很鄙夷的看了曾楚卿一眼,愤然道:“曾大人,那日是谁说的光会歌功颂德是佞臣?”
曾楚卿这才敛容道:“康太师恕罪,下官这是听见皇上金玉良言有感而发,并非献媚。皇上刚才说无田可屯,但却非无业可做。方大人,你月月为饷银的事发愁,何不变个法子,一次多给军户们些银子,也好打发他们。”
曾楚卿没把道理说清楚,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挤兑方明德,方明德鼻子都差点气歪了:“曾大人说的轻巧,多给些?难道是你替朝廷出?”
曾楚卿陪起了不是:“方大人恕罪,这事怪下官没说清楚。以方大人的聪慧还能听不出皇上的意思。皇上刚才是说‘无田可屯’,那么您可以将军户月发饷银分几批改为年发,如此一来,朝廷手里虽然暂时紧些,但军户却可以凭这些银子做点小买卖,他们自己能赚钱,您以后不就不用出这些饷银了嘛。”
“对对对,曾大人说的不错。军户不许做其他生业皆是因为朝廷不允其夺民田而起,时间一久众人便以为朝廷也不许他们做其他生业。”礼部尚书萧雨明明白过来,开始替曾楚卿解释,“现在朝廷可以对其资助,使他们做些小买卖养家糊口,果然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皇上英明……噢,太师大人,下官这也是有感而发,并非歌功颂德。”
曾楚卿和萧雨明合起伙来挤兑康大和,气的康大和白须乱颤,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曾楚卿和萧雨明说的是个办法,但这办法并不是最稳妥的,思想缜密的方明德马上就找出问题了:“皇上,曾萧两位说的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如此一来军户便成了虚名,于朝廷管理不利,另外,库中也难以一次拿出这么多银子襄助所有军户,若是按曾大人所说分几次给,那难免给后得者欠饷的印象,实在得不偿失,而且就每户军户的那一点年饷银根本就不多,去做什么小买卖也难说能撑持多久,此事……皇上还请三思!”
好,问题的症结都已经很清楚了,我点头道:“方爱卿说的不错。曾萧两位说的也不错,朕觉着一次派发确实不可行,而且还会造成军户流散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