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万里山河 > 第三十章 锋芒初露(十)

万里山河 第三十章 锋芒初露(十)(2/3)

会被空中的流矢所伤。见他这副样子,马重国只说了一句话,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李佑振作起来,而且永远记在脑海中。在砍翻了一名正哇哇大叫的契丹兵后,他回身用一种冰冷至极的语调道:“殿下,你已经杀人了,没有退路了。”

        听了这话,李佑心中一个声音随之响起:“是啊,我杀人了,杀一个是杀,杀一双也是杀,顶多最后也被人杀而已,怕他做甚。”这般一想,心底潜藏的嗜血凶性登时展露无疑,当下挥舞着手中的横刀,脑子里却是重复回忆着昔日阿史那忠节教授的战阵刀法,或砍或刺,仿佛在他面前的已不再是一个个活人,而只是校场中草靶而已。

        甩开脑中残存的血腥画面,亲自领兵厮杀了一天的李佑揉了揉略有些酸麻的肩臂,随手招来一名侍卫,吩咐道:“去告诉马将军,让他把所有没负伤的禁军校尉集中到府衙后堂,我有话要说。”

        看着侍卫领命而去,李佑不由叹了口气,暗想:这地方郡兵果然不堪一战,太平年代,歌舞升平,连带这些当兵的一个个平日也松垮惯,如今碰上这般激烈的战事,登时便显的力不从心起来。今日若不是自己亲自上阵,以此激励士气,恐怕凭着那契丹人视死如归的气势,是否真能守住,当真是五五之数。

        即便如此,这一日激战下来,也是伤亡甚巨。光他带来的左龙武禁军就死伤近三百人,而太原本地郡兵死伤恐怕要超过一万,这还不计协助守城的青壮百姓。

        如果明天泥礼再来一次如此强度的进攻,那么等待自己和众人的必是死伤殆尽,以至无兵可守。而一旦城破,这些连守城尚且勉强的郡兵们又如何抵挡的了契丹铁骑啊?想到这里,李佑猛一摇头,双目现出炯炯神光,暗道:“就博这一回!”说着迈步朝府衙走去。

        盯着不停跳动的烛焰,此刻泥礼心中当真是百感交集,如今的情况确是攻不能攻,退不可退。刚才吃罢了饭,便有探马来报,称自太原城往北的林间小路上有数不清的蹄印,一直迤俪折向东北方向。

        这消息等于从侧面证明了那个汉人亲王的话,即唐军大队人马已经出发,奔袭自己的根本所在。如此一来,就算他泥礼攻破了太原城,活捉了唐朝亲王,那也是得不偿失之举。何况,白天一战,本族战士死伤达一万五千,如此惨重的代价,即便以泥礼那般早有所料,也不禁感到承受不起。而且既破幽州,又围太原,必定已经惊扰了汉人边军,泥礼深知,若论骁勇,汉人比之契丹勇士或者稍逊一筹,但那十几万大军,便是以他之能,也不敢去撄其锋。

        是退还是不退,泥礼心中反复盘算着得失利弊。而令他不安的还有奚人的态度,这帮家伙打仗不出力,却想平白得到财物,世上哪有如此好事?但一刻之前,亲兵来报,说自唐人城中,以弩箭将信射入奚人大营,而李延宠也随之派人将那信送了过来。只是信上文字虽是汉语,而泥礼等人常与汉人打交道,自也熟知,但蹊跷的是,这封信写的语焉不详,关键之处还以墨涂盖,一副怕人看出的样子。既然这信是李延宠拆封之后再送来,那么就不得不令泥礼心生疑惑了。

        只是这个时候,他也不愿多事,何况他未尝没有想到这是敌人的离间之计,不过俗话说的好,“有备无患”总是要的。于是,他暗中下令将战力颇强,实力尚未受损的红叶,者碎两部从正对太原城池的方向调到右翼,以防备奚人反复。

        望着漆黑一片,无星无月的夜空,泥礼暗下决心,明日再战一场,无论胜败,天黑之后都要撤兵,因为不管是骚扰后背的唐军轻骑还是正大队来援的各镇兵马,都不会再给自己机会了。

        待定下决心之后,他心里一松,毕竟也连着几日没有好好睡过了,当下便进了大帐,自去休息了。

        相对于契丹大营的寂静无声,太原府衙内却是一片热闹,一众禁军将士都熙熙攘攘地围在马重国身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参加白天的战斗,而被李佑以养精蓄锐的名义安排在城中新辟的军营。

        现下众将见上头召唤,情知有变,正热闹地猜着这回是否要安排明日参战,当下一个个都脸有兴奋之色。

        其时自大唐开元末年,朝廷允许边关各镇自行募兵后,京城中的禁军悍将们都一个个投奔藩镇去了。但怎耐僧多粥少,人人都要去边疆从军立功,可哪里又有那么多位置了,是以倒也有些人因为没有门路的关系,只得仍旧呆在禁军之中。而每年为填补那些禁军之中的空位,朝廷还是循例从各地征募勇壮,编入其中。他们这些后来人听了军中前辈的话,又哪有不动心的,只是进禁军不久,不得调动而已。如今,有立功的机会摆在眼前,虽然敌人强大,但各人却想的是,敌军越盛,功劳越厚,加之又修养了一天,看着别人都浴血而下,虽然见到残肢断臂,难免有些触目惊心,但一想到封妻荫子,这伙儿关西大汉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