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梦醒修真录 > 第十章 打开并不存在的门 楞严咒

梦醒修真录 第十章 打开并不存在的门 楞严咒(4/6)

事啊,天下众生之福报啊。”

    他正待开口赞叹,又见临将臣五指将芥子逼向身外,他点头暗道:“嗯,他想做个结界,同时念动楞严咒,以求佛力加持呢。”他刚想赞叹临将臣活学活用,忽然想到:“咦,他求佛力加持,要做何事?难道他还要再打一架?真那么固执?”

    “佛力加持”一语,常常出现在佛门经藏与各种论述中,但其意义颇深,咱们不妨当作凑字数,顺便聊聊这话题,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啦,看官不必先急着给我脸色,看完再计较……经过股市各个**老大的长期调戏,偶已经没有脸皮可言了,甚至是忘了脸皮的知见了。

    有道是“诗三百,一言以蔽矣,法万千,一心能贯之。”世事变迁、万象生灭,究其根本,尽在一心之体,除此之外,更无别事。

    但此心不是咱们平时所说的思想和意识这个心,更不是心脏那个心,是指能生万象、能灭万象、能生万法、能灭万法的那个“能”。但咱们思想意识的那个心,也是由此而来,并非是截然不同的二者,且思想意识那个心,与此叫做“能”的心大有关联,甚至关联到其差别只在“执”与“不执”而已,因此常常被没有深入研学过经典的哥们儿误会,这也难免。

    有哥们儿疑道:“佛力加持?那佛祖老人家他真会加持偶?他不是无为吗?不造作吗?不住相吗?这一加持,岂不造作了?岂不住相了?”

    晕啊,谁说佛祖是“他老人家”来的?咱们习惯的看法中,佛祖总是一个人,或是一类高级生命,因此立刻就会非常惯性地以生命的知见为基础,去判断他的状态。因为我们的思考基础,是相续相养成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嘛。就咱们习惯的生命而言,不管形象如何,多少总得有点思维吧?就算不是人的思维,本能什么的,多少该有点吧?或者多少总得有点生存规则吧?不管你能力大小,能突破多少现有规则,甚至是突破不可想像的规则,就算得道了,无为了,那“无为”也是一个状态下的规则吧?

    误会常常就出在这从下向上的、看似符合逻辑的推演过程中。因为这逻辑的基础也在咱们的知识和经验的成见上,一旦与此成见相冲突,往往觉得荒唐,不可思议,无法理喻。

    一个修行者,如果到了至境,就如《维摩诘经》中所说的那样,“佛身无为,不堕诸数。”那种境界,是任何由数字来定义的宇宙规则无法去判断的,也就是不受共业形成的知见支配,他是自由的。有心的哥们会疑道:“那……他到哪儿去了?”哪儿也没去,合于心而已,心无形无相,无为而不为,可变现三千世界的影像,又可幻化你我这看似不同的差别众生。

    所谓求佛力加持的过程,相当于下面这样一个推演:

    第一,心体唯一,而且万能,凡所有相,包括器世界的星河大地、天界时空,人的动作、语言、意识等等,皆从此中幻出。

    第二,修行到极端境界的先达者,合于心。比如诸佛,无相可得,凡夫只知其名号。

    第三,咱们所要成就的世间和世外事,皆由心出。想要有针对性的用心发力(就是说你想成就什么事),心力越纯越好,越专一越好。但你不知如何用心,甚至心在何处,什么状态,你全然不知。就算你知道了,由于惯性所在,根本无法恒常专注地打破知见障碍。

    第四,基于上面第三点,你心灰意冷、潇涩苍桑,百无聊耐,得过且过……但忽然想起来,你知道诸佛等先贤者的名号,然后又联想起chgor上面提到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哎对了,念其名号,诵其咒语,无疑是用语言和意识直接指向心体,总算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走上绝路。

    呵呵,本来最简单的法子是自己放下妄执,中断积习惯性,中断相续相,返观本源。可咱们不相信自己、不能承担当下、无法舍离贪欲痴爱等等,总把障碍真得当作是障碍,要打破障碍而进入后面的世界,总习惯找个门或是通道什么的。先贤者们慈悲之极,顺着咱们的习惯,给咱们一把钥匙,去开那道本来不存在的门。就像婴儿想喝母亲的奶水,喝不到就要哭,你想让他安静下来,便拿一个塑料奶头给他衔着,他以为他喝上了,也就是他的知见认可了,便不哭了。

    因此说,求佛加持助力,只不过换了一个你容易相信的知见,让你的积习得以确认,不去挑战你的那怀疑,相对容易地去完成那看似难以完成的事。

    就像你爱上一个女子,明明可以直接向她表白,但你受制于你的性格缺陷和你的乱七八糟的想法,怕被拒绝,或是怕被误解之类的猜测,你便选择了辗转曲折的表达方式,制造一些曾未有过的巧合(比如她喜欢吃苦瓜,你也努力说苦瓜是你的最爱,她喜欢华仔,你便说你天天都梦见华仔等等)、再说几段傻瓜都不会笑的笑话、又写几封今后你看了会吐血的情书……经过这一番复杂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阴谋过程,你觉得她容易上勾了,就算拒绝你,你也能接受了。因为这个过程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